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反七步诗的意思(反七步诗的意思背景)

来源: 最后更新:22-12-28 07:03:13

导读:意思: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

  意思: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

  《反七步诗》原文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反七步诗》注释

  燃:燃烧。

  灰:灰烬。

  席:酒席。

  珍:佳肴。

  肥:肥料。

  《反七步诗》赏析

  曹植《七步诗》的立意是站在“豆”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是过火和无情的。郭沫若则认为如果从“萁”的角度来思考,“萁”是具有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的。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不同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

  他认为,对于“豆”,“萁”的煎迫是过火无情的;而对于“萁”,这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豆萁燃烧自己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

  《反七步诗》创作背景

  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

  《反七步诗》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

  1921年,与郁达夫、 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并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作品。他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78年6月12日因病于北京逝世,时年86岁。

标签: 七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jiaoyu/114909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