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淄博文昌湖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 最后更新:22-09-19 09:29:12

导读:2022年文昌湖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暂未公布,小编整理了2021年的内容。

  2022年文昌湖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实施方案暂未公布,以下为2021年内容:

  2021年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服务工作的通知》(淄教基字〔2019〕2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入学原则

  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统筹安排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外来务工人员“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审核制度,由区教体办统筹实施入学派位工作,明确要求,简化流程,妥善解决随迁子女相对就近入学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应入尽入。

  二、入学条件及所需证明材料

  本方案所称外来务工人员,是指非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户籍并取得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居住证的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在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接受义务教育的(以下简称申请人),应持相关证件办理入学。具体内容为:

  (一)外来务工子女招生

  1.报名时间:2021年7月11日 上午8:30—下午17:00

  2.报名地点:文昌湖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教体办基教科

  3.报名条件:文昌湖区以外户口在我区务工人员子女达到入学年龄需进入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学习的,其父母或一方(或法定监护人)需在我区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满一年。报名时需提供的材料:

  (1)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户口簿。

  (2)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区居住的房产证明(有自己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必须满一年以上)或与本地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

  (3)儿童预防接种证明。

  (二)注意事项:

  1.外来务工子女有范阳小学、萌山小学、馨苑小学学籍的2021年小学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到规定学校报名入学,不再到文昌湖区教体办基教科核验信息。

  2.申请人在办理入学过程中,如提供虚假信息、证件、证明和其他材料,一经查实取消其入学资格。

  3.随迁子女学位认定,以三证审查结果为准。在保证本学区学生正常入学情况下,由区教体办根据空余学位数统筹安排。

  三、工作流程

  (一)申请登记:根据每年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网站公示的中小学生招生意见,申请人父母持各项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到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教体办基教科办理随迁子女入学信息登记。

  (二)资格审核:由区教体办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成立外来务工人员“三证”审核工作组,依照资料,实际核查“三证”信息。

  (三)统筹派位:区教体办依据各学校学位数进行统筹派位。对于居住地学区学校学位已满(小学标准学位45人/班,初中50人/班),没有空余学位的,派位到临近有空余学位的学校报到。不愿接受统筹派位安排的新生,可回户籍所在地学校登记入学。

  四、做好教育服务管理

  各学校要将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要建立随迁子女就学档案,加强与随迁子女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对随迁子女就学情况实施跟踪管理,防止学生辍学。根据随迁子女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班集体,适应城镇学习生活。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困难资助等方面,要坚持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任何学校都不得向随迁子女收取有别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任何费用。

  五、夯实随迁子女就学保障责任

  区教体办科学规划区域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各类教育设施,全面做好义务教育生源数量研判和义务教育学位保障,确保符合本市政策的随迁子女均有相应学位。针对随迁子女新增入学需求,适时调整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规划,及时做好学校配建和改扩建工作。

  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教育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各中小学要加强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办理流程的宣传解读,让务工人员普遍知晓入学政策、明白办理程序,让群众少打电话、少跑腿。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努力创设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政策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随迁子女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推进我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标签: 子女  文昌  学位  外来务工  我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jiaoyu/66754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