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常见的胰腺炎 常见的胰腺炎有哪三种

来源: 最后更新:23-03-10 11:31:21

导读:  胰腺炎,主要是胰腺部位发生炎症,由于胰腺的发生位置很隐蔽,加之发病期间症状可向邻近器官放射,很容易让患者误认为成邻近器官出现疾病,因此,为降低误诊、误治率,

  胰腺炎,主要是胰腺部位发生炎症,由于胰腺的发生位置很隐蔽,加之发病期间症状可向邻近器官放射,很容易让患者误认为成邻近器官出现疾病,因此,为降低误诊、误治率,当出现下述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然后在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多个随机对照实验表明,早期ERCP及括约肌切开并不会降低局部/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因此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进行性胆道梗阻(胆总管扩张,胆红素升高)或胆管炎的症状,不推荐早期使用ERCP进行治疗。此外,对于轻度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推荐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以避免胰腺炎复发。而对于坏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来说(存在局部并发症),为避免继发感染,应推迟至急性炎症消退、积液吸收或者稳定后进行手术治疗

  早一些年,人们对于胰腺并不是很了解,而现在胰腺炎却成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胰腺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胰腺炎一般可以分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发作起来疼痛难忍,还会伴有发烧、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症状,那么为什么近年来胰腺炎开始常见呢?

  端午节后,天气热夜市火,因急性胰腺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大都是因为聚会饮酒引发胰腺炎。今天我们请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王毅军主任给大家谈谈夏季常见病酒精相关性胰腺炎。

  胰腺炎是身体中胰腺的消化系统引起的疾病,胰腺炎是需要在饮食和情绪上控制的,及时控制情绪和合理的调节饮食是很重要的,并且需要患者及时的进行复查,及时的了解病情,并且患者应当经常性进行自我的心理疏导避免脾气的不稳定,对以胰腺造成的疾病的痛苦,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甚多,但大多与胆道疾病和饮酒有关,所以应当注意平时生活中减少饮酒。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原因

  1、暴饮暴食

  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饮食却变得不规律起来,暴饮暴食,喜食油腻、刺激、重口味的食物。而胰腺分泌的胰液主要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当我们的暴饮暴食或饮食结构不佳时,胰腺的任务量变重,胰液分泌旺盛,从而导致胰管引流不畅,高浓度的蛋白酶排泄发生障碍,最后会导致胰腺炎。

  2、酗酒

  喝酒后容易导致十二指肠反流,奥狄氏括约肌痉挛,胰管压力上升,酒精也能够刺激胰液分泌,并且酒精可以直接作用于胰腺腺泡,容易导致胰腺炎,对于一些长期饮酒的朋友而言,经常会出现胰液蛋白沉淀的情况,形成蛋白栓堵塞胰管,所以饮酒也是导致胰腺炎的一个常见原因。

  3、胆道系统疾病

  胰腺与胆囊相连,若胆道系统有“风吹草动”,胰腺也可能受到牵连,如胆道炎、胆结石、胆道蛔虫等都容易引发胰腺炎,特别是胆结石引起的胰腺炎较为常见,如胆结石有调入胰腺管道的可能,管道堵塞,管道内压力急剧上升,甚至引起腺泡破裂,引发胰腺炎。

  4、感染

  一些手术感染、以及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伤到胰腺位置也容易造成胰腺炎。

  若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生活方式又不及时调整很容易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若要预防胰腺炎,首先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油腻、刺激的食物,尽量不要饮酒,有胆道疾病的朋友也要积极处理胆道疾病。

  更多的健康问题,请点击下方蓝字继续阅读:

  每天吃点葡萄干,坚持一段时间,会有几种好处,身体来告诉你

  想让肝脏好一点?医生提醒:牢记吃饭“2不过”,睡前“2不要”

  山楂干泡水喝,三个好处收入囊中,喜欢山楂的朋友有所了解

  尽管在特殊人群,如炎症性肠病、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的患者,药物性胰腺炎发生率有可能升高,但药物作为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总体来说不到2%。药物性胰腺炎的预后一般极好,死亡率低,但致命的结果也有所报道。

  高脂血症一旦引发急性胰腺炎,其特点是起病快、急、复杂,发病早期即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更甚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死亡率在30%以上。

此文来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标签: 疾病  疾病预防  常识  饮食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jibingbaike/132977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