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避孕的成功跟什么因素有关 避孕成功是什么样的

来源: 最后更新:23-05-10 12:30:37

导读:据统计,生理期避孕的成功率约有70%~80%。因为女性卵巢排卵的周期是受激素调节的,而激素的分泌容易

据统计,生理期避孕的成功率约有70%~80%。因为女性卵巢排卵的周期是受激素调节的,而激素的分泌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避孕的成功跟什么因素有关 关于避孕的几个问题解读

外界因素:如外出旅行、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事件的发生等等,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影响激素分泌,从而导致排卵的提前或推迟。

自身因素:疾病、精神紧张、本人的情绪兴奋或压抑等,都可能使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另外,性行为也会刺激排卵。因为女性在高度兴奋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奇妙的改变,当有精子的信号进入,可能会刺激卵巢分泌出一个“额外”的卵子,让精子能够找到结合的目标。

计算方法:除此之外,如果排卵日期推算不准确或者测试排卵方法没有掌握的,也很容易导致避孕失败。目前用于测定排卵期的方法有日历法、基础体温测量法和宫颈黏液观察法,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最好是三者合起来使用,且需经过正确的培训。

避孕的几个误区要清楚

生理期避孕只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长期同居、生活规律、双方能相互配合及谅解的夫妇,但基于其安全性不高,请采用此种方法避孕的女性注意以下几点:

许多疾病会改变女性的排卵时间,比如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等。如果在此期间内用“安全期”避孕,常可导致避孕失败;经期同房一般不会导致怀孕,但经期有意外排卵的可能,而且经期同房容易引起感染,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是处于绝经期年龄的女性,当阴道还有少量出血时,应在出血停止后第四天才可同房,因为这种出血可能是一次排卵引起;如果您是从口服避孕药改为生理期避孕的话,那么在停服避孕药后的头几个月可能会出现额外排卵或不规则行经,所以这几个月应尽可能不采用安全期避孕。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安全期”并不一定真的“安全”,种种因素导致了安全期内避孕的失败,“安全期”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已,所以小编在此提醒两性朋友,当你们在过性生活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避孕方法,切莫大意,一旦失败,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和伤害。

关于避孕的几个问题解读

结扎之后又想怀孕怎么办?

输卵管结扎后,需要怀孕的话,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复通,复通的效果还是相当满意的,但怀孕的成功率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较重要的是妇女的年龄。

月经规律的安全期避孕可靠吗?

这种避孕方式的成功率比较高,但并不代表没有危险的存在。安全期避孕是一种有效性很低的避孕方式,不建议采用。女人的排卵周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排卵周期是不能确定的,即使在经期刚刚结束,甚至是经期,都有排卵的可能。所以,即使有稳定的月经周期,安全期避孕也不一定是安全的。

短效口服避孕药药里含有激素,吃了会不会有患肿瘤的风险呢?

已经有大量的数据证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长期服用反而对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癌的发生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唯一需要关注的是,有HPV(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妇女,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增加宫颈癌的风险。

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使皮肤变好?

早在几年前由国家计生委组织国内众多专家在对“口服避孕药专题讨论”中就指出,绝大多数的避孕药不能祛除青春痘,只有第三代短效口服避孕药才对消除青春痘有效。长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探亲避孕药和第一代短效避孕药、第二代短效避孕药不仅不能治疗青春痘,反而会使极少数女性出现雄激素样副作用——体重增加、多毛、长痤疮、引发脂溢性皮炎等。短效口服避孕药确实可以改善皮肤,改善痤疮。

短效口服避孕药该如何服用?

口服避孕药应该在月经来潮的五天内服用,为了便于操作,多数产品的服用方法都是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服用。月经来潮五天后服用,因为有可能不能达到有效的排卵抑制作用,因此要求服药后的七天内不能同房,若同房则需要使用避孕套,才能保证避孕效果。

为何短效口服避孕药效果好?

避孕药是通过四重机制来实现避孕的, 第一,不让卵泡发育成熟,没法排卵;第二,让宫颈粘液粘稠度增高,不让精子通过;第三,改变输卵管的蠕动状态,让精子、卵子无法相遇;第四,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态让受精卵无法着床。在这四重机制的严防死守下,短效口服避孕药成为目前有效性最高的避孕方式之一。

经期结束第二天也会怀孕?

女人的排卵周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排卵周期是不能确定的,所谓的“前三后四”,“前七后八”的安全期,其实并不可靠,即使在经期刚刚结束,甚至是经期,都有排卵的可能,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期。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liangxing/1491043.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