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哪些人可以在南京申请低保(南京低保条件)

来源: 最后更新:22-05-18 05:50:50

导读:持有南京市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家庭,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申请低保。

  持有南京市常住户口的城乡居民家庭,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户籍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南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可以申请低保。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且长期共同生活(含长期或阶段性在外务工)的成员,具体包括:夫妻;父母与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双亡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与子女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与父母双亡或父母无能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其他经区县民政部门认定的共同生活的成员。

  存在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分户籍家庭,视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本人户口已迁出但仍由家庭供养的全日制在校就读学生,视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经司法机关认定的失踪人员、正在服刑和劳动教养的人员不计入家庭成员,但由司法行政部门监管的社区矫正人员除外。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不享受低保

  (一)实际生活、支出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

  1、有汽车(残疾人用于功能性补偿代步且未用于客货运营的除外)、大型农机具的;

  2、雇佣他人从事经营性活动的;

  3、子女自费出国留学的;

  4、从事有价证券买卖及其他投资行为的;

  5、拥有2处以上房产且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住建部门公布的当地人均住房面积的;

  6、享受低保期间或者提出低保申请之日前5年内购买商品房或经济适用房的,因国有土地征收、征地拆迁安置经济适用房的除外;

  7、家庭人均存款超过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8、享受低保期间或者提出低保申请之日前2年内进行高标准装修房屋的;

  9、家庭水、电、气月人均支出超过当地低保标准25%的,家庭通讯费月人均支出超过当地低保标准20%的;

  10、家庭成员购置贵重首饰,或经常享用高档烟酒等非生活必需品,以及经常参加高消费娱乐休闲活动的;

  11、享受低保期间或者提出低保申请之日前1年内家中购买单件价值超过低保标准10倍以上非生活必需品的。

  (二)户籍由外地迁入本市在5年以内的。

  (三)拒绝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核查,无法核实真实收入情况的。

  (四)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包括隐性收入)、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提供虚假申请材料和证明的。

  (五)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推荐就业的。

  (六)在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人员,享受低保期间,1个月内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2次以上的。

  (七)通过离婚、赠与、转让等形式放弃自己应得财产,或放弃法定应得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和其他合法收入的。

  (八)故意规避法律政策规定,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

  (九)外地来本市就读的在校学生。

  (十)擅自将土地承包权转租他人或者对承包土地人为抛荒的。

  (十一)无正当理由,在申请低保之前,已在本市以外地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

  (十二)按照国家、省、市规定不能享受低保的其他情形。

  农村五保对象、孤儿不得申请低保。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是指家庭收入除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数所得到的人均数。

  下列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计入家庭收入:

  (一)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二)离退休养老金、退养退职生活费、遗属生活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救济费、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生活保障费、失业保险金;

  (三)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

  (四)一次性安置费和经济补(赔)偿金、定期给付的各种生活补助(偿)费;

  (五)出租、转让或变卖家庭财产所得;

  (六)接受资助、赠与和继承所得;

  (七)存款及利息;

  (八)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捕捞业等经营所得;

  (九)自谋职业所得;

  (十)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所得;

  (十一)按照国家、省、市规定应计入的其他收入。

  下列费用,不计入家庭收入或允许从家庭收入中抵扣:

  (一)优抚对象按照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立功荣誉金和护理费;

  (二)义务兵家庭优待金;

  (三)各级政府给予的奖励金、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四)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计划生育家庭所获政府奖励扶助资金;

  (五)在校学生的各类助学金、奖学金;

  (六)老年人按照政策规定享受的高龄老人长寿补贴;

  (七)残疾人按照政策规定享受的护理补贴;

  (八)因公(工)负伤职工的医疗费、护理费,死亡职工的丧葬费;

  (九)因病、因就学困难接受政府补助和社会捐赠中用于治病、学业支出的部分,以及因突发性灾难接受的临时性救(资)助款物;

  (十)由单位统一扣缴,个人自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个人领取的一次性补偿金中,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部分;

  (十一)以自谋职业者名义,按照最低缴费标准向人社部门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需提供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以本人当月收入为限);

  (十二)由单位统一扣缴,个人自缴的住房公积金;

  (十三)获得的国有土地征收、征地拆迁补偿款中,用于购置安居性质自住房屋及必要的搬迁、装修、购置普通家具家电等实际支出的费用;

  (十四)以赚取租金差价为目的,出租家庭原有住房所得租金中用来租赁自住房屋的部分;

  (十五)廉租住房补贴;

  (十六)低保对象参加社区组织公益性劳动所得的奖励;

  (十七)国家、省、市规定的其他不应计入家庭收入或允许从家庭收入中抵扣的费用。

  家庭收入的计算按照下列规定进行:

  (一)家庭月收入按照其提出低保申请之日前不少于6个月收入的平均值计算。

  (二)实物收入按照当地市场价折算为家庭收入。

  (三)自谋职业收入,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市、区县出台行业评估标准的,按照行业评估标准计算。

  (四)在职人员或自谋职业人员的月收入(含个人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超过市政府公布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超出部分按照不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50%扣除必要就业成本。

  (五)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资收入超出市政府公布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实际收入计算;无法计算的,按照市政府公布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六)离退休养老金、离退休费、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遗属生活补助金和供养直系亲属定期救济费,按照市政府公布的相关标准计算;超过相关标准的,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七)享受病假工资的职工、病退内退人员、学徒工、大中专毕业实习期人员的工资或生活费收入,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八)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经济赔偿(补助、补偿)金、生活补助(补偿)金的,需凭基本社会保险缴费凭证,扣除领取人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至法定退休年龄前个人应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剩余部分按照家庭人口数和当地低保标准逐月分摊计入家庭收入。在可分摊月数内,该家庭不予享受低保。剩余部分为负数的,不再计入家庭收入。

  (九)获得的国有土地征收、征地拆迁补偿款,凭有效凭证,扣除购置安居性质自住房屋及必要的搬迁、装修、购置普通家具家电等实际支出费用后,剩余部分按照家庭人口数和当地低保标准逐月分摊计入家庭收入。在可分摊月数内,该家庭不予享受低保。剩余部分为负数的,不再计入家庭收入。

  (十)具有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家庭成员不在一起共同生活,义务人应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抚养费,按照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调解书、判决书等文书确定的数额计算。

  没有法律文书的,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的,视为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应将高出部分的50%,平均分摊到每名被赡养人、被扶养人或被抚养人,计入其家庭收入。

  (十一)长期在外务工人员,不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按照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十二)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收入,可以参考当地统计等部门测算的收入数核定家庭收入;高于测算数额的,按照实际收入计算。

  (十三)财产租赁、转让所得,按照租赁、转让协议计算;个人不能提供租赁、转让协议的,或租赁、转让协议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按照当地同类、同期市场租赁、转让价格计算。

标签: 低保  收入  家庭  家庭收入  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techan/22956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