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水稻种植方法总结

来源: 最后更新:22-08-20 04:32:59

导读:农业知识:水稻主要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水象甲、稻瘟? ⑽瓶莶 ⒌厩『退竞谔醢醪 N行Х乐嗡局饕〕婧Γ繁K旧踩⒌久灼分屎蜕肪常⒁馑居行Х乐巍? 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绿色控制危害,降低用药效率。主要集中在黔南、黔东

水稻主要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水象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为有效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稻米品质和生产环境,要注意水稻有效防治。

防治策略

预防为主,绿色控制危害,降低用药效率。主要集中在黔南、黔东南、铜仁、遵义等地的多年生重灾区,黔西南、安顺、贵阳等地的多年生重灾区。以稻田系统和健康水稻为重点,以抗病虫害和调控品种为基础,优先采取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稻田系统的自然控制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基数。应采用高效、友好的农药进行应急防控。推进绿色防控专业服务,及时开展应急防控,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确保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主要技术

(1) 筛选出抗病(耐)品种。以稻瘟病、稻曲病和稻飞虱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抗(耐)性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感)性品种。

(2) 监管。及时清理稻草(茬),减少病源基数。田埂和田边应保留功能性杂草,种植芝麻、大豆、金盏花、凤仙花等开花植物,保护寄生蜂、蜘蛛、黑肩绿蝽等天敌;为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应在路边沟渠和机耕道路上种植香根草等诱捕植物,丛生间距3-5M。开展健身锻炼。为提高水稻抗逆性,应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晒田,避免重施和偏施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

(3) 种子处理。

1、针对稻瘟病(苗瘟、叶瘟)和恶苗病,还可防止烂苗和枯死。每公斤干稻种加24.1%肟·异硫酰胺种衣剂SC(防稻瘟病有效期约70天)15-25毫升,12%甲霜灵种衣剂SC 10毫升,11%卤代甲基·苯甲酰·亚精胺种衣剂SC 3-4毫升,取25%噻唑·苯甲酰悬浮种衣剂SC(也用于蓟马)和0.136%芝麻·吲哚·芸苔可湿性粉剂各4~6ml,5%氨基寡糖水1g或10ml,加水5ml,混匀,制成种衣剂溶液。

2、稻飞虱(防治南方稻黑条矮缩病)、稻水象甲、稻蓟马等,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4毫升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9毫升18%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克0.136%赤霉素·吲哚乙·芸苔可湿性粉剂,取5%氨基低聚糖水剂10ml,加水5ml,搅拌均匀,制成种衣剂溶液。

3、种衣剂法。干拌种:浸种前2天。将制备好的种衣剂溶液和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溶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在阴凉处彻底干燥后,按常规方法浸种,促进种子萌发。发芽增白种衣剂:水稻种子发芽增白后,将配制好的种衣剂溶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溶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在阴凉处彻底干燥后,按常规方法播种。

(4) 物理屏障育苗与性信息素诱捕。

1、物理屏障育苗。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g/m2无纺布覆盖育苗全过程,阻断稻飞虱等媒介昆虫,防治病毒病,预防和减轻稻水象甲的危害。

2、性信息素。用性信息素防治越冬二化螟、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对于群体诱捕,可选择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配套诱捕器,平均每亩1套,诱捕器底部距地高度宜为50-80厘米。

(5) 天敌释放与水稻+防治。

1释放赤眼蜂。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赤眼蜂在高峰期开始释放。赤眼蜂每代释放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个点,每次释放量为8000-10000头/亩。在高温季节,蜜蜂应该在晚上放飞。分蘖期蜂卡高度应高于株顶5~20cm,抽穗期蜂卡高度应低于株顶5~10cm。

(6) 第二阶段科学安全用药

根据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推行达标用药控害,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不仅可以当代控害,还可保护自然天敌,发挥持续控害作用。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避免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稻区间或同一稻区内循环、连续使用,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

1、稻飞虱。坚持“大力控制主要害虫发生前的世代压力基数,控制主要害虫的世代控制”的防治策略,重点控制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应急控制重点控制水稻生育中后期,对孕穗期1000~100丛、穗期1500~100丛以上的稻田施药。以绿僵菌cqma421、氯菊酯、三氟苄嗪、吡虫嗪、呋喃苯达姆、氟虫腈、噻虫嗪、硝苯吡仑、噻虫嗪、吡嗪、呋喃苯达姆、阿昔洛芬等为对照。

2、藏红花。从卵孵化初期到幼体发育高峰期,采取“规范用药”的策略。分蘖期,孕穗后100丛稻有150个叶尖,100丛稻有60多个叶尖。生物农药的施用应从卵孵化开始到幼体发育高峰期。杀菌剂可选择为:短杆菌、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卷心菜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氨基甲酸吲哚恶威·阿维菌素、氯虫蓝·噻虫嗪、阿维菌素·氟虫脲、阿维菌素·氯虫蓝等。

3、二化螟。在分蘖期,当叶鞘丛生率达到8~10%或叶鞘枯株率达到3%时施药。在穗期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主要用于防治上一代残留昆虫较多的稻田,当代蛾卵孵化高峰期与水稻断穗期相吻合。对照药剂与川楝相同。

4、稻水象甲。对越冬的一代成虫、一代幼虫和一代成虫进行控制。重点抓好苗期集中防治、稻水象甲幼虫期集中防治和苗期重点防治三个关键环节。拌种处理: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25 ml,35%硫丹种衣剂干粉20-30 g拌入1 kg稻种。喷施:每亩5%克百威颗粒剂2-3kg或0.5%噻虫嗪颗粒剂2-3kg,掺入一定量的干细砂,均匀撒入水田。农药喷雾剂:根据喷雾剂用量控制,选用10%二氯菊酯混悬液、200g/L氯霉素苯甲酰胺混悬液或40%拟除虫菊酯混悬剂。浸泡处理:将70%吡虫啉WG 7.5g与50kg水混合制成浸泡液,在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移栽。

5、稻瘟病。在田间病斑初期进行叶瘟防治,抽穗初期进行穗瘟防治。气候适宜每7天二次施药。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聚乳酸、参芩霉素、大蒜素、氨基寡糖、三环唑、丙基噻唑、咪鲜胺、乙胺嘧啶、唑菌酯、咪康唑、氟康唑、戊唑醇、六唑、乙胺嘧啶、蛋氨酸、三环唑、烯肟、戊唑醇、苄菌酯、苄菌酯、丙环唑等。

6、纹枯病和假丝黑穗病。纹枯病防治从分蘖后期到孕穗期和抽穗期;为防治稻曲病,对年发病率较高的品种和地区采用两次叶面喷施防治技术。第一次是在稻谷休息前7-10天(10%水稻旗叶枕和顶双叶枕)。第二次用药时间是在间歇期(5%峰值,或第一次用药后7天)。常用的杀菌剂有井冈霉素、井冈霉素、戊唑醇、氟环唑、噻呋喃甲酰胺、低聚糖、戊唑醇、肟、戊唑醇、咪鲜胺、甲硫氨酸、戊唑醇、吡唑、嘧菌酯、咪库隆、氟环唑、噻呋喃苯醚。

标签: 水稻  重大  病虫害  防控  技术  种植  方法  总结  主要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zonghe/51465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