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玉米黑粉病的症状是什么,有哪些防治措施

来源: 最后更新:22-08-23 03:41:22

导读:农业知识: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玉米黑穗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玉米黑穗病又称瘤黑穗病和黑穗病,俗称黑瘤病,对玉米从苗期到成虫期危害极大。在玉米抽穗期和开花期传播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它才会停止。玉米黑穗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是什么?如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近年来玉米黑穗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玉米黑穗病又称瘤黑穗病和黑穗病,俗称黑瘤病,对玉米从苗期到成虫期危害极大。在玉米抽穗期和开花期传播最快,形成发病高峰。直到玉米成熟它才会停止。玉米黑穗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是什么?如何预防?

玉米黑穗病症状

玉米黑穗病侵染时间长,从苗期到成虫期均可侵染。玉米不同生育期、不同病区症状不同。

不同生长阶段

(1) 苗期:苗期不易发现病株,需仔细诊断,正确识别病株。一般情况下,当幼苗长到3-5片叶子(株高约30厘米)时,症状开始出现。茎基部或叶背近地面有小结节,茎基部病结节肿大。严重时,幼苗可能死亡。在某些情况下,肿瘤沿着幼茎聚集。

(2) 成年期:上半部分或个别颗粒产生虫瘿,严重时,整个耳朵形成畸形虫瘿。外膜先为白色,后为黑灰色。膜破裂后,孢子可以萌发并再次侵染玉米。

不同生长部位

(1) 叶:病瘤多分布于叶基两侧靠近中肋或叶鞘上。

(2) 干:病变肿瘤多位于干结节上,病变肿瘤呈近球形或不规则形。

(3) 流苏:病变的肿瘤呈角状,常成堆出现。感染肿瘤的症状比茎叶小得多。

(4) 雌穗:病小穗多位于雌穗顶端。一般来说,部分小花被感染,其余小花正常。全耳成瘤病变的发生较少。

玉米黑穗病的发生规律

1、在粗放型种植管理下,病虫害发生率较高。大面积连作;施用未熟农家肥;部分施用氮肥(促进植物生长);人为伤害(去雄、除草等);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虫咬留下的伤口有利于病原菌感染);收获后,病株残体没有及时清除。

2、高温高湿天气发病率高。高温(26-35℃), 高湿度和干湿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染(一般南方较北方严重)。

3、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率高。晚熟、甜玉米、短苞片、松包等玉米品种发病率较高。

4、春玉米发病率高于夏玉米。

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1、筛选出抗病品种。目前,还没有对白粉病免疫的玉米品种,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农民在选择品种时,应尽量因地制宜地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农大60、中单2号、神单10号、农大3315等。

2、及时清除病原体。病原体感染早期,在肿瘤成熟前(肿瘤外膜呈白色),应及时仔细清除,然后带到远离地块的地方集中销毁;玉米芯成熟收获后,将病残植物彻底清理出地块,集中焚烧;秋季进行整地,将病原菌埋入地下,减少病原菌成为来年的主要传染源。

3、提倡精细化管理。

(1) 实行轮作:建议在白粉病高发地区实行3年以上大规模轮作。

(2) 适时播种:播种深度宜浅,减少出苗时间;春玉米应适当晚播。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苗木的快速出苗和生长,有利于降低苗木被病原菌感染的概率。移栽时,根据种植季节、品种、生育期等合理密植,一般可控制在每亩3000—3500株,培育壮苗。

(3) 科学调控: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施用腐熟农家肥,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避免部分施用氮肥,避免植株旺盛生长,从而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缺磷缺钾地区,应多施磷钾肥。此外,适量施用含锌、硼的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性。抽雄前后应及时进行灌溉,以保证植株的需水量。

(4) 及时防治病虫害:应在心叶的最后阶段(幼穗前)及时防治玉米螟,并用50%公斤的100克水和100公斤的水浇灌心叶,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种衣剂处理。玉米黑穗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播前拌种可有效降低玉米黑穗病的侵染。20%三唑酮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4%。

5、疾病控制。可以用30%爱苗乳油和25%金丽石乳油喷雾2-3次。喷洒时,喷头与玉米病害部位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

(1) 第一次。在6月上旬(玉米小号期)灌水前,每亩用30%爱苗乳油制剂10ml或25%金立石乳油制剂6ml,加水60kg。

(2) 第二次。第二次喷施于6月下旬(抽穗前),化学结构与第一次喷施相同。

(3) 第三次。在病害严重的年份,可在7月下旬(抽穗后)及时喷施防治。

以上是玉米黑粉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目前,许多地方正处于雨季,这为玉米黑粉病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要注意预防,一旦发生白粉病,及时防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希望以上内容能对玉米种植者有所帮助。

标签: 玉米  病的  症状  是什么  哪些  防治措施  我国  种植  农业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baike/zonghe/52443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