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孕晚期如何预防早产 孕妇做到这些即可安全度过孕晚期

来源: 最后更新:24-03-18 10:03:35

导读:对于孕妈妈来讲,怀胎十月的不容易,都会被宝宝即将出生的消息给全部冲散,并且化为喜悦和幸福。但是,在胎

对于孕妈妈来讲,怀胎十月的不容易,都会被宝宝即将出生的消息给全部冲散,并且化为喜悦和幸福。但是,在胎宝宝还未有正式的瓜熟蒂落之前,尤其是在关键的孕晚期,准妈妈们一定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因为,准妈妈到了孕晚期身体会更加的敏感,身体稍微有点动静心里就会异常紧张。孕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很多是不必要的担心,只要没有早产信号,那么准妈妈就放心的养着吧。

关注早产信号

早产是可预防的,关键是要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必须去医院检查。

1、下腹疼痛:下腹部有类似月经前般的坠痛、规则的子宫收缩及肚子变硬,每小时6次或更多次的收缩,即每10分钟有1次以上的子宫收缩,每一次持续至少40秒,收缩较厉害时会腹痛。如不及时就医,子宫颈将会变薄、扩张而导致早产分娩。

2、持续腰腹背酸痛:即便躺下休息也不能有任何改善。

3、分泌物有异:分泌物增加,有水状或血状的阴道分泌物。

4、见红:出现有鲜红色或褐色血丝的黏液分泌物,这是由于生产前子宫颈口变化所致。

5、破水:羊膜穿破,羊水不自主地流出,正常情况下羊水呈透明、清澈状;此时,准妈妈会感觉到阴道有水突然流出来,可能是大量流出,也有可能是少量、断断续续流出。一旦有破水的现象发生,需马上到医院检查。

早产发生时的紧急措施

若有早产的征兆,不论发生的时间或者轻重与否,准妈妈都必须立即就医,才能给予产科医生充裕的时间,来提供适当且迅速的处置,例如给予促进胎儿肺部成熟的药物等,进而降低早产的风险。准妈妈要避免慌张、避免用力呼吸、采取平躺的姿势,尽量放松心情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

远离早产,做好七件事

通常情况下,早产儿要比足月儿体重平均轻1千克,甚至更多,并要在温箱里度过一段时间。为了宝宝健康,准妈妈们要尽量避免早产。

1、一旦怀孕,就要定期去做检查

只要确定已经怀孕,就要开始定期去做检查,从而及时诊断出可能的早产迹象,如子宫颈张开、多胎妊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等等。只有早发现,才能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早产的发生。比如,如果是子宫颈张开,在孕期的前3个月就可以诊断和治疗。

2、避免久站和负重动作

孕妇站立时,胎儿的重量几乎全部压在子宫颈上。一般情况下,怀孕后要避免站立过久,以免过度压迫宫颈口,尤其是孕妇被医生诊断为有子宫颈张开的迹象时,更是要注意。如果所从事的职业需要久站,从孕期的第4个月起,准妈妈应该要求调换工作岗位。

3、减少活动量

怀孕28周以后,胎儿开始迅速增大,准妈妈们要注意适当减少活动量,运动应主要以散步为主。

4、出现子宫收缩,必须休息

孕激素的分泌会减少子宫的敏感性,从而阻止子宫肌肉的反应活动。如果孕妈妈们处在紧张之中,或做过强体力活动,子宫会被体内的压力所刺激,使分泌的孕激素失去作用,子宫就开始出现收缩。

尽管这种收缩很强烈且很紧凑,但只要不是经常性的,就不会有提前分娩的危险。如果准妈妈经常地感到这种不同于正常分娩时的收缩,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这种在子宫肌肉纤维上的抻、拽、拉会使子宫颈张开,并使它变短、变软,可能最终引发早产。

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妈妈必须充分休息,这是唯一避免子宫反应的办法,并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阻止子宫收缩的药物。

5、发烧,必须马上看医生

发烧是感染的症状,体温的增高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因此必须尽快去医院,使体温降下来。如有必要,医生会让孕妇服用专用的退烧药或使用抗生素。如果胎儿在子宫里发生窒息,或孕妇本人有危险,医生可能会决定提前让孩子出生。

6、孕晚期尽量避免性生活

孕晚期时,胎儿生长迅速,孕妇子宫明显增大,对任何外来刺激都非常敏感。子宫在这个阶段容易收缩,因此要避免给予机械性的强刺激,夫妻间应尽可能停止性生活,以免发生意外。

临产前4周时必须禁止性生活。

因为这个时期胎儿已经成熟,孕妇的子宫下降,子宫口逐渐张开。如果这时有性交行为,羊水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调查证实,在产褥期发生感染的妇女,50%在妊娠的最后4周有过性生活。如果在分娩前3天性交,20%的妇女可能发生严重感染。

感染不但威胁着即将分娩的产妇安全,也影响着胎儿的安全,可使胎儿早产。而早产儿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疾病。即使不早产,胎儿在子宫内也可能受到母亲感染疾病的影响。

7、良好饮食习惯预防早产

为了防止早产及流产,孕妇的饮食安排应科学合理。

其实小编感觉孕妈妈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心情好再加上合理饮食一般准妈妈都可以安全度过孕期,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news/jiaodian/42249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