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正常体温是多少°C 正常体温是多少°c腋下37.7

来源: 最后更新:24-05-24 12:16:59

导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小妙现在上下班都得查体温,于是发现相比于以前的温度来说,人类的温度是不是下降了?求知欲爆棚的小妙立即去翻阅了各方资料,发现还真是,并且仅仅10年的时间,人类的体温0.03°C。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小妙现在上下班都得查体温,于是发现相比于以前的温度来说,人类的温度是不是下降了?

求知欲爆棚的小妙立即去翻阅了各方资料,发现还真是,并且仅仅10年的时间,人类的体温0.03°C。除此之外,研究还说,人类体温降低可能不是好事,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寿命减少。

但真的是这样吗?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正常体温是多少°C)

一、体温降低,免疫力真的会随之下降吗?

19世纪50年代,德国医生卡尔提出人体的标准温度为37℃。但202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军人的医疗记录,并与现代的医疗记录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一百多年以来,美国人平均体温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男性的降幅为0.59℃,女性的降幅为0.32℃[1],也就是说人类的正常低温已经不是37℃了。

该研究的作者帕森内认为,这种体温下降的原因可能与室内温控技术的发展,服装保暖性能的提高以及人类劳动去体力化的变化有关。

但更加让人的是因为人类免疫力下降饿,人知道的体温下降。

持这类观点的人认为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退化才会导致体温下降,因此人类整体的免疫力在百年间呈下降的水平。其实,体温降低对免疫力的影响并不大。研究表明,人体温度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增强不少,在39-40度时免疫力是最强的。但是,免疫细胞内还包括并不耐热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这种细胞随着体温的上升,活性会下降[2]。因此体温和免疫力之间的关系很难一概而论,体温降低免疫力并不一定会下降。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正常体温是多少°C)

二、现代人类体温降低,很可能与生病少了有关

如果人类的体温下降,与免疫力下降关系不大,那现代人类体温降低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体温下降可能与医疗技术进步、人类生病机会减少有关。现代人早已远离复杂的自然环境,所生活的环境都干净、整洁,从物理上就隔绝了很多有害病菌。其次,人类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全民接种各种疫苗,即便是受到病菌感染或发炎,也有抗生素和消炎药,人体发热的机会急剧减少。这些药物在帮助人体对抗病菌的同时,也不再需要升高体温来激活免疫细胞,因此人类的体温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此外,人类体温的降低也与新陈代谢的变缓有关。人们发明了空调和暖气,在极端炎热的天气和极寒天气中,人们都躲在室内,开着空调,就不必调动人体的新陈代谢系统来进行体温的调节。现代人的工作偏向于在室内久坐,避免了每日的体力劳动,也大大降低了日常的新陈代谢水平。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正常体温是多少°C)

三、人类体温降低,或可延长寿命

关于人类体温下降的原因,各界科学家也非常的,而部分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动物体温降低或能帮助延长寿命。

例如冷血动物,我们熟悉的乌龟寿命就很长,它们的体温通常要低于常温水平。而有些爬行动物,比如蛇,更会在寒冷的时期使自己的体温降低,然后进入冬眠,此时身体不需要补充营养,但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极其缓慢。这样做可以将寿命延长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科学家们从冷血动物身上获得了灵感,假设使哺乳动物的体温下降0.5℃~2℃,其寿命或可延长一倍[2]。这个假设的依据与心脏的工作模式息息相关。在常温下,人类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2次,但如果体温降低几度,每分钟心率可能降至50到60次。而生物一生的心脏跳动次数几乎是恒定的,那么将心率降低后,心脏要完成数十亿次跳动的时间也就随之增加,人的寿命就可以大大延长。

人体正常体温是多少度(正常体温是多少°C)

许多科学研究已经向我们解开了体温神秘的面纱。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医学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但也与人类整体体温的降低有关系。关于人类体温下降的问题,不止在普通老百姓对此观点好坏不一样,连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是,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人类体温的下降是顺应环境的结果,因此不需要过度的担心。#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健康科普排位赛#

参考资料:

[1]100多年来,气温越来越高,人类却越来越凉了.环球科学.2020-06-24

[2]高峰.降低体温 益寿延年[J].中国检验检疫.2013-10:6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标签: [db: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news/jiaodian/44463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