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关于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一等奖

来源: 最后更新:23-03-30 06:11:29

导读:

1、关于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中秋节手抄报资料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3、清明祭英烈手抄报 文字大全资料
4、国

文章目录:

1、关于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中秋节手抄报资料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3、清明祭英烈手抄报 文字大全资料

4、国庆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国庆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5、重阳节手抄报怎么画 模板图片

6、猜你喜欢:

1、关于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传统节日重阳节时值金秋时节,登高、赏菊、敬老等都是重阳节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也有健康长寿的寓意。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民俗活动

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代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当在西汉时期。重阳节这一天的活动丰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登高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2、中秋节手抄报资料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又是一年中秋节,一轮明月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不知不觉中,绚丽得难以封存,拔动了浓浓的故乡情,还有那些古老的中秋传说。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嫦娥奔月

据说远在四千多年前,有穷国的国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体恤民间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长生不老,从昆仑山找来长生之药,准备择日吞药,此事为嫦娥得知,为体恤子民,免于后羿长期残暴统治,乃先将此药吃下,突然身轻如燕,飘飘然向月宫腾空飞去,后羿发现,以箭射嫦娥,嫦娥进入广寒宫,成了月神,称为“明月之神”或“太阴娘娘”。

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推翻元朝

相传,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残暴统治,爱国之士纷纷奋起抗元,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要属下扮道士到各县卖符,并称:今年天将降灾,要避灾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悬挂日月旗,旗将藏于大月饼中。到了这天,各地民众都切大月饼,将其中所藏的旗挂起来,起义声势大振,元人大为吃惊,朱洪武就一击成功,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后来,这种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类似的传说是月饼内藏一条纸,内写“八月十五夜杀鞑子”,大家切月饼时看到这一张纸,就纷纷奋起把鞑子杀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吃月饼

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团圆

大家吃月饼、赏月、酬谢土地公等习俗,都在祈求人生圆满光辉,家庭团圆幸福,社区平安,表现出月圆人亦圆的理想。

3、清明祭英烈手抄报 文字大全资料

清明除了会祭祀自己的先祖之外,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给我们建设一个家园的人们,是他们的努力换来如今的生活,那么清明祭英烈手抄报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江西清明节的风俗 习惯

清明祭英烈宣传标语

1、弘扬雷锋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2、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3、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4、白云诉哀思,清明祭英烈。

5、继承烈士遗愿,谋求民生幸福。

6、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祷告英灵,发扬传统。

7、坚持崇高信仰,坚信社会主义。

8、传承文化、缅怀先烈、文明祭祖、爱党爱国。

9、缅怀先烈,学会感恩。

10、缅怀革命先烈,放飞中国梦想。

11、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12、缅怀革命先烈,建设美好家园。

13、慎终追远,厚德载物。

14、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潮汕清明节习俗 特别的习惯

15、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

16、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17、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18、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

19、缅怀先烈伟绩,弘扬民族精神。

20、祭奠先烈,缅怀先辈。

21、缅怀先烈,展望未来。

22、缅怀革命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23、缅怀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

24、缅怀革命先烈,践行群众路线。

25、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生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26、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

27、缅怀革命先烈,鼓舞斗志前行。

28、纪念烈士,继承遗志。

你可能感兴趣:佛山清明节风俗 习惯

29、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

30、弘扬革命精神,建设小康生活。

31、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

32、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33、献花敬礼,缅怀先烈。

34、缅怀先烈爱国魂,幸福不忘英雄史。

35、为了我们的未来只争朝夕。

36、发扬革命传统,谱写时代新篇;继承先烈遗志,铸就共同理想。

37、宏扬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

38、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

39、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

40、敬贤思齐,感恩思源。

41、传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

4、国庆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国庆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金秋十月的国庆节,普天同庆的日子,多年的风风雨雨和艰苦奋斗,仰望那鲜艳国庆闪耀的红星,传递着幸福的喜悦,也是一种向往。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国庆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中国国庆节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

5、重阳节手抄报怎么画 模板图片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有些人会选择通过做手抄报的方式来让大家对重阳节有一个了解,那么重阳节手抄报怎么画呢?有哪些模板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修造吉日

重阳节起源

重阳节起源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

6、猜你喜欢:

标签: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古诗  中秋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中秋节手抄报模板  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  中秋节的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英文手抄报内容  中秋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15205.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