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著名豫剧艺术家张宝英简介,豫剧张宝英唱段

来源: 最后更新:23-03-31 08:06:25

导读:

1、著名豫剧艺术家张宝英简介,豫剧张宝英唱段
2、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简介详情
3、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

文章目录:

1、著名豫剧艺术家张宝英简介,豫剧张宝英唱段

2、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简介详情

3、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简介

4、充满艺术天赋的豫剧艺术家:小香玉简历

5、全身心投入豫剧表演的艺术家:阎立品简介

6、猜你喜欢:

1、著名豫剧艺术家张宝英简介,豫剧张宝英唱段

在建国后有了有名的豫剧六大名旦,徒弟更是继承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过去的六大名旦虽然依旧保留在人们的心中,但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如今更是有了当代豫剧十大名旦。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了解豫剧十大名旦之一张宝英。

张宝英,女,汉族,1940年12月生,毕业于安阳豫剧院。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59年拜豫剧大师崔兰田为师,是崔派优秀传人,是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

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五届人大以来的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安阳市劳模,模范中共党员。

张宝英幼时曾在一私营卷烟厂做童工,1953年入长葛县豫剧团学戏,1955年考入安阳市豫剧团,1959年拜豫剧六大名旦之一崔兰田为师,悉心学习崔派艺术,同年参加省二届戏曲会演,获优秀演员奖,后去西安向秦腔演员马兰鱼学《游西湖》。

1960年带此戏去上海演出获好评,1961年在邯郸向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学习表演艺术等技巧,1962年去北京演出《三哭殿》,着名戏剧家田汉撰文在《人民日报》,赞扬她“表现了优秀的才能”、“表演颇为生动真实”。

1965年同豫剧艺术家马金凤同演《打牌坊》饰女队长,参加中南地区现代戏会演,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省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饰演田汉改编后的《对花枪》女主角姜桂枝,获荣誉奖,年末在香港与河南合拍的豫剧艺术片《包青天》中饰秦香莲。80年同老师参加省豫剧流派会演,随后赴京演出《桃花庵》、《三哭殿》、《陈三两爬堂》等。

1985年12月参加省首届戏剧大赛,主演《秦香莲后传》获表演一等奖第一名,87年参加全国豫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连赛,获最佳演员奖,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获金奖第一名,并率团进京演出《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后传》等,还应邀去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桃花庵》。

她的唱腔浑厚深韵、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她以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推动了豫剧声腔艺术的发展。

《包青天》、《徐九精升官记》、《卖苗郎》、《寻儿记》、《桃花庵》、《秦香莲后传》这些也都是大多数人都比较了解的张宝英代表戏曲。

【结束语】张宝英从小就追随在崔兰田的身边,学习她的各种唱腔以及风格,可以说是举手投足都信手拈来。而在之后又学习了许多的其它方面知识,使得自己在戏曲上的进步更大。

2、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简介详情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当场一字难。当场不认父。千学不如一见。一清二混三不见。技要稳准狠。艺不离手曲不离口。”常香玉是豫剧六大名旦之一,戏曲功底也是很深厚的。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2004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常香玉是常派的创始人,有着丰富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纯净的音质、正确的运气方法、宏大的发声共鸣、精巧的吐字技术和娴熟的润腔手段,唱腔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传神,规范精到,富有一种阳刚之气。

常香玉原唱豫西调,属下五音唱法。后来逐渐融合了祥符调的古朴醇厚、委婉含蓄、俏丽典雅风格,同时,还吸收了曲剧、河北梆子、京剧等诸剧种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常派”唱腔。

常香玉对豫剧唱腔的创制和拓展,首先表现在结合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上,对前辈们的唱腔艺术进行全面继承和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的高格调追求,赋予豫剧传统唱腔以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其次,还表现在对板式的灵活运用和发展上。另外,常香玉对豫剧唱腔创制的另一贡献是发展了豫剧清唱这种演出形式。

常香玉带领的常派,运用的润腔方法主要有:装饰音润腔、鼻音润腔、顿挫润腔、力度及速度润腔、音色润腔、情感反应润腔等。装饰音润腔就是不改变旋律的骨干音,运用上下滑音及颤音等装饰音来润饰唱腔,起到“正字”的作用。鼻音润腔,就是根据人物需要,在演唱韵尾是鼻音的字时,把韵尾归入鼻腔内行腔,使之起到润腔作用。

吐字清楚是常香玉豫剧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常香玉说过:“在演唱方法里,吐字最为重要,因为它是一切唱腔的基础。合乎四声的要求、念准尖团字音、分出抑扬顿挫、讲究收腔归韵,才能做到吐字清晰,若吐字不清就不能达意,再好的唱腔观众听不明白,就不会受欢迎。”

常香玉,玉沽冰清,德艺双弊,香玉常在,一代人民艺术家;梨园存,春色满园,声情并茂,青春永驻,万世中华戏曲魂。横批:戏比天大。

【结束语】常香玉在语句上留下的痕迹是让很多人受益匪浅的,其孙女小香玉也在豫剧文化上取得了不少的成功,这其中少不了的更是常香玉对于她的教导。

3、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简介

评弹起源于山明水秀的江南水乡——苏州,流行于富饶美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苏州地区已经有说书活动。光绪年间,苏州评弹发展史中的“后四名家”。这四名家中,三家为弹词艺人,他们使苏州弹词确立了自己的艺术体制那么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评弹表演艺术家:蒋月泉,希望大家喜欢。

蒋月泉,男,江苏苏州人。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1917年12月4日(农历十月廿)出生于上海。

1935年拜师学艺。后在江浙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副团长、艺术顾问,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曲艺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和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师从张云亭、周玉泉。1936年向张云庭学唱《玉蜻蜓》,1941年向周玉泉学唱《文武香球》,当时有人赞他的演出“说噱得云庭之妙,弹唱有玉泉之神”。借鉴京剧发声方法,在“周调”和“俞调”的基础上他创造发展了旋律优美、韵味醇厚的“蒋调”,成为评弹曲调中传唱最广,影响最大的弹词流派唱腔。

蒋派艺术魅力无穷,他说书官正,章法正谨,说表细致清脱,语言高雅凝练、幽默含蓄,表演潇洒传神,弹唱悦耳动听、声情并茂,后期更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成为书坛上最负盛名的大家,蒋派艺术也成为评弹中最重要的流派,他早年多次来沙溪说书,拥有很多忠实听众。

1944年—1947年(27岁—30岁)

开始跑码头,在无锡演出时,道中姚荫梅路过借宿在他演出的书场里。两人秉烛夜谈,姚荫梅一针见血地说:“你现在是小人穿件大衣服,和你名气不符。”蒋月泉想起茶会上也有道中说:“搭蒋月泉敌档只要顶俚十只开篇,十只开篇过后俚就漂脱哉!”蒋月泉明白,说书主要是说表,说、噱、弹、唱,唱为最次。要成为响档,说表是最重要的。说书先生总要到小码头各书场摔打出来。蒋月泉明白自己是唱成蒋调,唱成响档的。不经过跑码头,终难成真正的响档。就决定放弃上海舒适的环境,和曹汉昌、潘伯英等越档演出,在经过江浙码头几年的不断实践后,蒋月泉终成一位说、噱、弹、唱俱佳的真正的大响档。

1951年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曾任副团长。

他随团深入安徽治淮工地,参加了中篇弹词《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演出。1953年参加赴朝慰问团。他与弹词作家陈灵犀一起对传统长篇《玉蜻蜓》和《白蛇传》进行了整理加工。他演出的中篇《王孝和》、《林冲》、《刘胡兰》、《王佐断臂》、《厅堂夺子》、《人强马壮》等深为听客喜爱。

蒋月泉的书艺精湛,台风严谨,说表清脱,含蓄幽默,刻画描绘真切细致。所演现代书目,在表现人物方面更显功力不凡。他还培养了王柏荫、潘闻荫、苏毓荫、华国荫、蒋培森、秦建国等一大批有影响的“蒋调”接班人。

2001年08月29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4岁。

【结束语】蒋月泉的弟子、上海评弹团团长秦建国说,老师生前说,他的音色并不是完美的,于是琢磨如何扬长避短,慢慢摸索出了音色与三弦的关系,形成了“蒋调”流派。“蒋老师三弦不换破背皮,对评弹后人是一个启迪,就是要用心去感悟自己的唱腔与伴器的关系,而不是傻唱。”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莲花落戏曲名伶:胡兆海个人资料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莲花落是什么意思名篇名剧:山东梆子任心才唱段赏析

4、充满艺术天赋的豫剧艺术家:小香玉简历

在如今的社会有着很多的“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等等,他们的出生就注定比别人容易成功,也更多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如果为了以后的名气不止是靠着长辈,更需要很多自己的努力。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后代——小香玉。

小香玉原名陈百玲,出身梨园世家,1965年2月2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中国文艺人才研究学会会员,郑州大学中文系艺术顾问。2014年10月23日被聘为北京市平谷区妇联副主席(不驻会)。

1982年获河南省青年戏曲演员一等奖。1988年获全国豫剧大赛“香玉杯艺术奖”第一名,并获全国豫剧电视大奖赛青年组最佳演员奖第一名。1988年参加央视元旦、春节戏曲晚会、元宵晚会,在亚运会艺术节“中国戏曲名家演唱会”上演出。

1995年,小香玉毅然离开故乡河南,来到了山西,她把传统豫剧的芬芳播向三晋大地;用自己的演出收入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有艺术天赋的“山里娃”和农村孤儿的艺术学校——“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个免费学习艺术的平台。

学员多来自于山西、陕西、河南、湖南、安徽等地,校址设在着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太原晋祠一侧的晋源镇。从这里,山里娃走上舞台,走上电视,走上荧屏。2000年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小香玉艺术工作室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北京朝阳小香玉艺术培训学校”。

2005年推出全免费培养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的“小香玉农民工子女艺术培训计划”。是一位在戏曲、艺术教育、电视电影、歌曲、小品等方面一专多能,在社会公益慈善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表演艺术家。

出身梨园世家,得祖母常香玉嫡传。继承了常派的演唱风格,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剧目有:《红娘》、《花木兰》、《白蛇传》、《破洪州》等豫剧作品;电影故事片《鸡犬不宁》;电视连续剧《常香玉》、《贞姐》;综艺作品戏歌《中华祖训》、《中国鼓》、《戏比天大》;戏曲小品《狗娃与黑妞》;豫剧音乐剧《抢妈妈》、《俺请老师吃年饭》等。

【结束语】在娱乐圈内也有着很多新人由于像着某个明星而被冠上一个小字。例如:小周迅、小杨幂、小汤唯等等,这些仅仅是由于相似。但是在戏曲上的却是要靠着唱将真功夫的。

5、全身心投入豫剧表演的艺术家:阎立品简介

“不唱堂会,不唱粉戏,坚持洁身自爱的处世原则。”这就是豫剧大师名家阎立品为自己定下来的规矩,有人常说“不怕入错行,就怕选错郎。”不过选对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于自己将来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本期豫剧文化一起了解一下豫剧表演艺术家:阎立品。

阎立品(1921~1996),女,原名阎桂荣,豫剧演员。封丘县荆隆宫乡仝蔡寨村人(现名仝蔡寨村)。早年拜杨金玉为师,1954年被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收为弟子。

曾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人大代表,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国豫剧名旦六大家之一。1996年8月11日阎立品病逝于家乡封丘县,享年75岁。阎立品的代表剧目《秦雪梅》、《三上轿》、《盘夫索夫》、《游龟山》、《西厢记》。

抗战胜利后,阎立品才正式复出登台。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豫剧表演事业上。青衣、花旦、彩旦、小生、老旦等行当无所不能。新中国成立后,阎立品加入商丘人民豫剧团,先后赶赴南京、上海等地演出,从而有幸邂逅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并被大师收为地方戏的第一个弟子。

“文革”结束后,历尽磨难的阎立品已是花甲之年,为了把自己辛苦创立的阎派艺术传承下去,她开始把精力放在收徒传艺上。她对弟子们大胆提出:艺术上能超师,方是继承人。为了实现让弟子超师的愿望,年届古稀的她四处筹措资金,毅然组建了“河南省立品剧社”,把阎派弟子们召集在麾下,带在身边言传身教。

阎立品不仅不畏权势,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表现了一个正直艺人的骨气,同时在艺术上也是严于律己,不随波逐流,不为一时的“红火”而牺牲自己的气节。从40年代开始,她就有意识地“净化”自己所演的一些剧目。

她不仅演技高超,而且艺德高尚,故而在观众中有着很高的声望。观众赠送她的各种诗词、旗、匾多不胜数,但最让她珍视的是当年在扶沟演出时观众送给她的一幅题字“品洁艺精”。阎立品认为这是现众对她最真切的希望,她将自己的名字“桂荣”改为“立品”,以勉励自己:立业需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此后她便以阎立品之名遍行河南各地。

阎立品被视为“黑线人物”而备受折磨,被剥夺演出权利达10年之久,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恢复演出的权利。重新登上舞台的阎立品凭借着自己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在身处逆境时都一刻未曾停止的艺术追求。

一登台便引起巨大轰动,她的代表剧目《秦雪梅》、《藏舟》、《西厢记》等上演后不仅好评如潮,而且许多老观众再睹其芳华之后激动不已,有人称她是“白发少女,青春不衰;荷花出水,梅花重开”。

【结束语】一个人的品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阎立品老师为人处事第一个就是要品行端正,甚至就连教导弟子首先教的也是品行。

6、猜你喜欢: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电影表演艺术家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表演艺术家  表演艺术家  表演艺术家杜雨露去世  评书表演艺术家  豫剧表演艺术家  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15437.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