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藏族服饰中潜藏的阶级差异解读 藏族服饰中潜藏的阶级差异解读是什么

来源: 最后更新:23-04-06 04:07:36

导读:

1、藏族服饰中潜藏的阶级差异解读
2、藏族服饰特点有什么:长袍、肥腰大袖
3、同为藏族,藏服的区域差异表现何在
4

文章目录:

1、藏族服饰中潜藏的阶级差异解读

2、藏族服饰特点有什么:长袍、肥腰大袖

3、同为藏族,藏服的区域差异表现何在

4、门巴族和藏族有什么差异,如何区别

5、藏族服饰文化的地域与差异

6、猜你喜欢:

1、藏族服饰中潜藏的阶级差异解读

“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却有贫穷富贵之别。”这话说得很对,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贫穷与富贵的距离是相差一大截的。富贵人的圈子不是说你想挤进去就能挤进去的,靠的都是本事。那么,我们来看看藏族服饰中潜藏的阶级差异解读。

贵族

在等级差异方面,贵族藏袍与民间藏抱的结构并没有根本区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地和花纹上。贵族服饰质地精细,花纹讲究。一般有蟒缎袍,由黄、红、蓝、绿、白、紫等色作基调,上面有“间希”纹祥(龙、水、鱼、云等纹)。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朝见达赖喇嘛,或重大节日举行礼仪时穿用。“寸扎白玛加加”袍(莲凤锦缎袍)是一种有莲花、凤凰纹祥的缎袍,它和“寸扎花尔白玛”(莲花缎蒙古袍),是四品以上官员过年过节的普通藏袍。另外还有团花锦缎袍,“曲巾”袍等等,都是拉萨日喀则等城市高级贵族的珍贵藏袍。

史籍对十八世纪的噶伦颇罗鼐的服饰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上层贵族及地方政府办事官员服饰的珍贵材料。从该书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贵族的上装,平时穿五色锦缎质地的大领无衩小袖衣,以皮为里。重大的节庆日,则穿蟒纹袍,披貂皮披肩,下穿大褂,腰束金丝缎腰带,上别小刀荷包等装饰品,足穿牛皮靴,头蓄发,左耳带珠坠。除平顶帽外,其余装束与颇罗鼐大致相同。此外还手带骨板指,拿念珠,识字者腰间多插一个像刀鞘一样的铁简,内装竹签笔、藏式墨水瓶等文具。

节庆时,这些下属官吏把头发绾成一髻或两髻,戴无翅白纱帽(唐代进士帽),左耳戴金镶绿松石耳坠,右耳坠珊瑚,身穿獭皮镶边的大领窄袖短锦衣,袖口由五种颜色的锦缎相接,下穿黑曷毛百摺裙,腰束大红花缎带。上述这些贵族服饰,除无翅白纱帽和装文具的铁筒外,其他服饰今天仍然普遍流行。

从《西藏志》的记载看,当时的平民男子服饰是着大领无衩藏袍。质地有氆氇、绸缎等不拘颜色,都戴平顶帽,手上有骨板招,腰束皮带或毛曷毛带,手拿念珠,也戴小刀等饰物。在着装方式上,贵族与平民有些差异,贵族男子衣袍长坠至脚背,而且紧身;而一般老百姓的长袍一般上提至膝,上身宽松,便于盛物与活动。劳动时则将大袍两袖脱下,结于腰上。

平民

此外,其时妇女的平时着装一般是:

头戴帽顶有红绿色绒饰的尖顶小帽,下穿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着邦垫。上衣是齐腰间的小袖短衣,质地有毛、缎、布等。披方形缀绒披肩,手带银镶珊瑚戒指,左手戴银钏,右手戴宽二寸的砗磲圈,据说此圈是从小就必须带的,以使死后魂不迷路。耳环多是金银镶绿松石质地,耳环上有钩。

以上连珍珠珊瑚串挂在发上,下接珍珠珊瑚串垂于两肩,与今天卫藏妇女头饰基本相似。另外,无论贫富,都要戴两串念珠,富者戴大蜜蜡珠,胸前除挂银镶珠石胸饰外,必戴佛盒,富者还头戴“巴珠”,价值千金。

2、藏族服饰特点有什么:长袍、肥腰大袖

世间有很多风俗习惯都分男人女人来区别对待,特别是古代的思想更是封建,男的地位在家里那是高高在上的,女的只有服侍男人的份。那么,我们来藏族服饰了解了解藏族服饰对男女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一样?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

男式藏袍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古铜色的皮肤袒露于外,雄风凛凛,彪悍刚健。

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的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藏族的帽子式样繁多,各地均有不同,拉萨等地以金宝顶帽为最多,用金丝或银丝绣织图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

男女穿的藏靴,底高二寸,靴腰高至小腿以上,靴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绣有图案花纹。靴头向上隆起。藏族男女喜欢佩饰。耳穿大环,手腕金银,顶戴珠链,尤其是在腰间,男挎长剑,女佩腰刀,更显得粗犷彪美。

3、同为藏族,藏服的区域差异表现何在

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会有很多的不同,而在服装上也是会有区别的。例如我们汉族穿的都是汉服,要是换成穿藏族的藏服肯定会觉得很别扭。这就是服装的差异,同理同个民族不同区域服装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跟随小编一起来藏族服饰看看藏服的区域差异吧!

除阶层性、节常性和时令性差异外,近现代藏族服饰还存在着极大的区域性差异,而又特别表现在妇女服饰上。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藏族女子的服饰较男子复杂得多,也许各民族人们都把对美的喜好,甚至家庭的富有与骄傲皆体现在妇女的服饰上。使妇女的服饰成为民族服饰特色与差异的主要表征之一。

卫藏地区藏族妇女服饰除上文述及的日喀则、拉萨的服饰外,较主要的尚有工布地区类型和阿里地区类型等。工布地区服装的最典型特征是男女皆穿“谷休”,即宽肩无袖袍。男子的“谷休”从腰部束扎,下摆不过膝,女装谷休却不垂至脚面。此外,女子头饰多椎髻。

阿里普兰地区盛行羔皮袍,制做精细、装饰典雅,羔皮袍的加面料以毛呢为主,领、袖、襟底镶水獭皮,外套绸缎,这在整个藏区都是较具特色的,然而普兰服装的最精美、最独特的却是妇女的“孔雀”服饰,它与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紧紧联系在一起,孔雀河源头似孔雀,它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为了使孔雀般的美丽和吉祥永生永世地存在于这块土地上,妇女们的装饰便模仿孔雀而流俗于今。妇女戴的帽子叫“町玛”,是棕蓝色彩线氆氇制做的圆简帽,帽的底边截一段为留辫子处。妇女的耳坠以珊瑚及珍珠连串而成,长约15厘米。

独特的帽子及耳坠象征孔雀的头冠,妇女背部系“改巴”,即背部围裙,“改巴”用毛色纯白光滑的山羊皮制作,正中部镶嵌带有圆形花纹的氆氇粗条线,显示出孔雀的背部,周边镶嵌带有圆形花纹的棕蓝彩色氆氇,是婀娜多姿的孔雀翅膀,底部开的三道叉口便是孔雀的尾羽。有的“改巴”皮面夹有色彩绚丽的绸缎,更具有非凡的风姿,犹如开屏孔雀光临眼前,美丽多姿。

四川阿坝、甘南夏河和青海等地的藏族妇女头饰多为“碎辫子”,将头发梳辫成数十根细辫,下接黑丝线或咖啡色丝线,直坠至脚踝。自头部起坠一宽寸许的硬布块,上缀真假琥珀、玛瑙或银碗形饰物。自臂部起有一尺许的硬布块,垂及踝部,缀有碗形银质饰物或银元、铜元数行,多至数十枚。未婚女子,梳两根辫子,辫子上缀有红布块,上排缀红珊瑚数行。部分妇女在顶脑门处饰以较大的绿松耳石串。腰带上挂一银钩或铁、铜钩,叫“雪吉”,原是挤奶时挂奶桶之用,后遂变为装饰品。腰带两侧旁又有一个叫“隆果”的圆形或桃形银饰,下部有一长孔,缚一红绸绿带,颇为雅致。

4、门巴族和藏族有什么差异,如何区别

门巴族,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和藏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这两个民族互通往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呢?先到门巴族文化中了解一下吧。

关于门巴族和藏族的联系:

“藏族和门巴族,都是从西藏六大原始氏族种姓中繁衍而来的,属同根同源。”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原副院长、藏学家巴桑罗布日前发布这项研究成果,证明藏民族与门巴族千百年来在雪域高原上共生共进。

门巴族主要居住在门隅地区,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有分布。门隅在古代藏语中意为“隐秘乐园”,这一词汇几乎与“蕃隅(西藏)”同时出现,近现代以来专指“门达旺”地区。

巴桑罗布介绍,在西藏历史上,有关“门隅”“门巴”的记载几乎与藏族的历史一样久远。远古类人猿在西藏进化出四大始祖种姓:色氏、穆氏、董氏、东氏,后来加上热氏和竺氏,成为六大种姓。西藏人,包括藏族和门巴族都是从这六大种姓繁衍而来的,属同根同源。

门巴族和藏族的差异:

门巴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也兼营畜牧业和狩猎,擅长竹藤器的编织和制作各种木碗。由于门巴族人民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因此,两个民族的很少,暂无区别内容分析。

5、藏族服饰文化的地域与差异

藏族的服饰可能是我国民族服饰中存在时间最久远的,在四五千年前青藏高原的土著居民就已经懂得审美观了。通过这些审美意识,他们还创造出了璜、珠等。为我国服饰文化打下浓厚的基础。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青藏高原,这片位于地球之巅的高天厚土养育了勤劳智慧的藏民族,他们创造了与本民族历史一样古老、一样独特、一样灿烂的文化。藏族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服饰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性差异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拉萨为中心地区的农民通常穿白色圆领右衽氆氇长袍,领子、袖口、袍边镶红、黄、蓝色带十字花纹的花边,长袍略长于人身高,穿时用一条绳子将袍子折短系于腰间,使袍子刚过膝盖,腰部形成一个口袋以装日常用品,出门时,夜里袍子可当被子。

拉萨为中心地区城镇藏族服装与农民有些差别,特别是妇女着装。夏天,拉萨妇女穿无袖长裙,色彩、面料的选择全然不同于牧民和农民。拉萨人喜欢用质地比较好的绸缎、哔叽等面料做藏装,偏重选择素净、淡雅的颜色,与农牧民喜爱的大红大绿强烈对比色彩恰恰相反。近年来城镇居民着西装革履者越来越多,就连拉萨近郊的农民穿传统藏装的也越来越少,汉装、藏装、西装混穿现象普遍。

藏北牧区的牧民一年到头几乎都穿皮袍。皮袍光面朝外,前襟、后背、袖口用彩线缝出大幅图案。一般男子皮袍处理较简单,妇女的藏袍较复杂,要用许多条宽大的色带饰边,并排饰于后面,有黑、红、绿、紫等颜色,数量大多为五至七条,也有的把皮面饰满。藏北妇女还习惯将头发分辫成无数根小辫,因为藏北寒冷,人们一年半载也难洗涤梳理几次头发,而且她们还将松耳石、玛瑙、珊瑚、琥珀等直接穿串固定在发辫中,这在农区和城镇难以见到。

东南地区的工布服装最典型的特征是男女皆穿“谷休”,即宽无袖袍。男子的“谷休”从腰部束扎,下摆不过膝,女装“谷休”却下垂至脚面。“谷休”大多是用氆氇制做的,也有用毛皮做的。工布男子都戴帽,特别喜欢戴一种从山南桑昂曲林传去的用彩缎作装饰的桑林帽。工布人的靴子也很讲究,有“那刀”、“日局”两种,男女均穿。“那刀”分上、中、下三等,“日局”靴是节日盛典才穿。

总之,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的不同,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差异颇多、不胜枚举。有些地区,如县与县、乡与乡之间都有较大区别。目前已发现的服饰类型已有200居中国少数民族之首。

您可能还喜欢:

你所不知的蒙古族茶文化

瑶族新年,瑶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汉族信仰,汉族宗教信仰文化

精美绝伦的侗族银饰文化

6、猜你喜欢:

标签: 藏族服饰文化  门巴族服饰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17321.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