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惠东客家民居特点及其民俗风情 惠东客家文化

来源: 最后更新:23-04-22 02:19:46

导读:

1、惠东客家民居特点及其民俗风情
2、平度春节习俗与民俗风情
3、苏州春节民俗风情与习俗
4、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

文章目录:

1、惠东客家民居特点及其民俗风情

2、平度春节习俗与民俗风情

3、苏州春节民俗风情与习俗

4、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

5、河南焦作的春节习俗与民俗风情

6、猜你喜欢:

1、惠东客家民居特点及其民俗风情

客家民居是广东、福建,台湾等省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今天要介绍的惠东客家民居大多属山区,当地有七八种方言,客家方言最具影响力。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的民居特点和民俗风情吧。

民居特点:

在惠东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有不少著名的古民居或古围屋,其中有多祝皇思扬古民居、白花田洋村的“原田新居”围垅屋、田坑古城、白花苏茅笼古民居、吉隆平政村四角楼等。

其中田坑古城位于南山脚下的田坑村,是一个有明显客家特色的建筑群体,占地1.2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初,内有20多座四合院式民宅和众多房屋组成的“城”,整座城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全城仅在东面设一大门出入,四周用青砖或三合土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上有七个高大的角楼组成“七星伴月”,城里有400多个房厅,能住100多户700多人。

民俗风情:

惠东客家人仍然沿袭上辈人的风俗习惯,一日三餐,饭桌上摆的多是咸菜杠菜,红烧肉或白煮肉是稀罕菜,白切鸡敬来客者,叫“无鸡不排场”。孩子生日让他(她)记农历(阴历)而不记新历(公历)。

感冒时不喜欢看医生,而用挟痧(刮痧)或在山上摘中草药煮水冲凉或用其热水气闷半小时,病即退去。客家人迁居如手头不宽裕或没时间请客,就“借住”,先搬进去住下来后再请客,举行落新屋仪式。

喜欢说“四句”,如“带来子孙千千万,带来银钱万万千”类似的吉利话。女孩子从幼年时习惯凑在一起学唱“行嫁歌(出嫁)”,行嫁时越会哭,妹家就越兴旺,这是客家人“嫁妹子”的习俗。

客家人有句俗话经常挂在嘴里,即“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意警告那些不孝子孙,让他们要孝敬父母。

朴素勤劳的惠东客家人,用唱山歌来消除劳动疲劳,山歌内容有爱情山歌和劳动山歌,建国后还有歌颂共产党的山歌。有句俗话说:平山亚妹好插花、多祝亚妹好挟痧。平山亚妹爱漂亮,发髻上经常插着鲜菊花、米碎兰、玉兰花、玫瑰花、茉莉花、鸡爪兰等,而多祝亚妹有病没病也在鼻梁上、脖子上挟上一条条红色痧印,显得其妩媚娇嗲,喜欢平山亚妹的唱赞扬歌,喜欢多祝亚妹的唱怜爱歌。

此外,还有比喻歌、逗乐歌,如逗乐歌:“想妹想到发癫狂,神龛捞过(以为)妹眠床,揽等(抱住)观音斟下嘬(亲一下嘴),一厅佛祖笑断肠。”

2、平度春节习俗与民俗风情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平度也不例外。进入腊月,年的气氛就开始浓郁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忙着缝制新衣、磨面碾米。排演村戏或排练秧歌的村,开始组织演员排练,大家都忙忙碌碌、热热闹闹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尘赶集,年前忙不停

每年从农历腊月廿三起到年三十,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在平度,腊月廿三辞灶以后,城乡物品交易活跃,人们就开始“赶年集”,置办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腊月廿六为“除尘日”,各家各户清理室内、天井、院外的尘土与杂草,归拢节日期间做饭用的烧草,清洗碗碟,使门里门外、上上下下焕然一新,以辞旧迎新。而且,从腊月廿六开始,各家也要开始蒸大饽饽、枣饽饽、巧饼、豆包、糖包、年糕等。

另外,过年时,年画、窗花、对联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黑字的对联,对联讲究对仗,内容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在门框上还要贴吉祥横批,在平度东乡还有粘贴“过门签”的习俗。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看到就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

在平度,挂轴子也是过年的重要习俗。轴子,一般分为“家堂轴子”和“财神轴子”两种,财神轴子一般与家堂轴子并列挂置,家堂轴子居西,财神轴子居东。若年内家族中人有人亡故,要在轴子的适当位置天上亡者姓名或姓氏,以示为亡者确立了牌位。

守岁拜年,团圆过大年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在平度,守岁有两种情形,一种守到半夜,一种守到天明。到晚上12点时,全家人就要吃年夜饺子。而这吃饺子也是有讲究的,饺子内除了普通的馅,还会有包有硬币、红糖、年糕、大枣等,谁先吃到这些带讲究的饺子,预示着谁在新的一年有好运。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同时,本族男性老少之间还要相互拜年,春节中还要给儿童压岁钱。正月初二、初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过年有禁忌说话要注意

在平度,一入腊月门,就不能说不吉祥的话,而且在春节期间,说话办事要谨慎仔细、轻柔和蔼,不能大声吆喝,不能打骂孩子,说话时也应尽量避开死、穷、病、输等不吉利言语的谐音。对于馒头出现风干裂纹的现象要说“笑了”,饺子煮碎了要说“挣了”。

3、苏州春节民俗风情与习俗

风景秀丽、古色古香的苏州城到了春节,就洋溢着一片欢庆的气息。春节期间,苏州人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拜年等常见的春节习俗外,还有一些地方独特的习俗。那么,苏州的春节还有什么你不知道的风俗风情呢?

农历腊月二十四,即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二十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是夜每户或祀灶神于堂,更多的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酒、果,还必供荸荠、茨菰以及好鱼、好肉,有竹枝词这么说:“名利亨通少是非,全恶心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献无他物,鱼买新鲜肉买肥。”

灶神上天是要向玉帝汇报一年中人间的好坏、人之过失,为避免他言之过分,故“送灶”时人们还供上用饴糖所做的糖元宝等,据说为让他吃了粘上牙齿,说话不清,以至可少说、不说人间坏话。“送灶”时各家要点上香烛,是夜,屋内香烟缭绕,各色供品耀眼,过新年的气氛一下子到来了。

腊月二十五,是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此举颇为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说,称得上是一次积极的、有规有模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了。经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户龌龊大去,用品比前井然,里里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是像一个换年的样子了。

也就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的各方面的紧张张罗。首先是要购买、备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户还必磨粉,为包汤圆,有些家庭又抟粉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后者吃了可“高高兴兴”、“年年高”。其次是准备新衣、新帽、新鞋。人们一般也许一年中都穿旧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头”的;再次是开始买春联、买年画、买“门神”,以张贴于门上户首、楼上楼下。这一时期,为供应大众所需,市上售卖这些东西的品种很为丰富。各家也是各取所需,如买春联,店家多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般住家则多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等。

这一时期也是店家在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一方面逢生意红火、销售最旺之季,另一方面,年尾正是各家清理一年来往帐目,向欠户索取积欠之期。于是各家派出专人办理此事,城中便出现了一支颇有规模的“讨帐”队伍:“帐条布袋手中携,行过街东到巷西。踏进重门忙叫应,先生该欠要归齐。”还帐有很爽快的,但更有许多出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按期还帐者。讨帐者身负重任,穷追不舍,往往是日夜行动,夜间不顾五更之寒。

在不能按期还帐者中,实际有不少属完全无力还帐者。这些人除了欠店家之帐外,很可能还欠着私人之债。年底也是大多数欠债偿还之时,这样,这些人就面对着两个方面的讨钱重压。不过按惯例,讨帐、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新年里是不能讨的,否责自讨“晦气”,于已不吉利。因此对躲帐、躲债者来说,除夕是最后一关,如逃过此关,明年又当别论。于是他们一直与讨帐、讨债者周旋,千方百计度过这除夕之关:“百孔千疮债主来,毫无打算又难回。我今只好登台避,躲过今晓就甩开。”

不过除了上述那样的贫困者之外,从总体来说,新年来临,大家不免都异常的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在经过前述的种种准备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终于来到眼前,新年的庆祝也就进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也是边说边笑,边吃杂食。大家不会觉此夜夜深更长。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4、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

每个民族的传承必定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文化,而这些文化也都是经过时间的检测才源远流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极具特色的名族文化的一个民族。对于裕固族你了解多少呢?想更了解裕固族文化吗?那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经裕固族人民协商、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用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为本民族名称,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

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一种称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和同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称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它和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一种就是汉语,是用来与汉民族兄弟交际的工具。裕固族没有流传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鹘文。明末,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裕固族开始使用藏文。

新中国成立后,汉文在裕固族地区传播,至今,裕固族群众普遍使用汉文文字。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进门右边为女客的座位,左边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吃花卷等。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头是裕固族妇女婚前必经的仪式。所谓戴头是将一副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饰物编制的头面,系在准备出嫁的姑娘的发辫上。戴头面之后,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顶帐篷里,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对唱歌曲。送亲、迎亲仪式复杂,婚礼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结婚宴客常要连续数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两、三天。女方送亲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临走时需送客人肉份子。

特别要给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长送一份上等礼品:羊背子、羊胸叉。新娘和送亲的客人骑着马,一路上边走边唱歌。男方在途中铺一毡毯,备一只羊的肉(也有简化为一只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亲,称为打尖。新娘进入大帐房后,先献哈达给设于房内正上方的佛龛,新郎新娘磕头,新娘取一碗酥油奶茶敬婆婆。仪式完毕后,新娘返回小帐房,揭去头帕,新娘的父亲和户族中的人向男方的亲家和邻居致意请求对女儿多加关照。随后将陪嫁的物品摆到大帐房中供客人鉴赏,接着就是盛大的宴请。裕固族信奉喇嘛教。

他们的丧葬因地区而异,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裕固族禁吃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鱼等。裕固族每逢虎、狗、鼠、蛇日不搬房子;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之日不出卖牲畜。户族辈份严格,晚辈禁叫长辈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点格尔汗是古萨满族信仰习俗。点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点格尔汗即天神。

5、河南焦作的春节习俗与民俗风情

焦作位于河南的西北部,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丰富的文化遗址,也是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乡。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的节日,焦作人过春节的风俗和其他地方的风俗相比,有同也有异。现在就随着小编走进河南焦作,看看他们如何过年。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237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