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盂兰盆会

来源: 最后更新:23-05-02 06:02:35

导读:

1、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 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
2、盂兰盆节舞蹈 日本盂兰盆会舞蹈是什么
3、盂兰盆会的意义 盂兰盆法会

文章目录:

1、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 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

2、盂兰盆节舞蹈 日本盂兰盆会舞蹈是什么

3、盂兰盆会的意义 盂兰盆法会的历史和意义

4、供养十方僧,报答父母恩的佛教盂兰盆会

5、什么是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和孝道的关系

6、猜你喜欢:

1、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 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孟兰盆节,在道教中称中元节,民间称鬼节、七月半等,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而在佛教中更添了提倡孝道的含义。每逢盂兰盆节,各地佛寺往往要隆重举办节日的法会,称为盂兰盆会,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

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重要的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这一天,各地寺院要隆重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陀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这法会的由来是:佛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亲堕落地狱,受极大苦,他以神通力却无法解救母亲,只好来求佛陀帮忙。佛让尊者每年七月十五日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众,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之缘起。

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

盂兰盆节是供养三宝的最好机会,是一种难舍能舍的修行,亦是感恩三宝的一念恭敬心,更是广种福田的大好因缘。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是佛教徒皈依的对象。

佛教三宝中的第一宝是佛宝,佛宝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佛教三宝中的第二宝是法宝,所谓法宝是指诸佛的教法,主要以释迦牟尼的教法为主。法宝是三宝的核心。法是梵文音译达摩的意译,意思是佛教的基本义理。佛教三宝中的第三宝是僧宝,僧宝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

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根据《大智度论》卷十四,供养三宝有三种方法:

第一是财施,以世间种种珍宝、金银财物等来庄严坛场、护持正法。

第二是法施,意指深入经藏,信解受持,流通法宝,利益群生。

第三是无畏施,是指为了护持佛法,坚持真理,不惜生命,卫护圣教。

2、盂兰盆节舞蹈 日本盂兰盆会舞蹈是什么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这一节日源于印度佛教徒追荐祖先的仪式“盂兰盆会”,传至我国后在民间普及,随后又流传至日本,成为该国重要程度仅次于新年的大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到来之际,有一种在盂兰盆会上跳的舞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日本盂兰盆会舞蹈是什么。

日本的盂兰盆节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人们认为在节日期间,先祖及已故之人的灵魂会回家,因此要为其照亮以防止亡灵迷路。虽然时代更迭,但如今的盂兰盆节可谓依然承千古的中心理念而不变,成为了亲人聚集一堂,怀念祖先古人,并反思自我的重要节日。

盂兰盆节在日本可以说是仅次于新年的盛大活动,节日到来之际正值学校放暑假,各大公司在此前后也都会放假,因此除祭祖扫墓外,盂兰盆节也成为人们回家探亲、外出旅行的日子。许多城市人会回到乡下,因此被称作日本的“民族大移动”,这时如东京等大城市会有一段时间显得冷冷清清。

盂兰盆节期间,日本各地方政府或组织都会举办“盂兰盆舞”大会,其中最主要的庆祝活动就是跳“盂兰盆舞”。盂兰盆会舞是盂兰盆会期间夜间集团性表演的舞蹈。

盂兰盆会舞原本是佛教例行活动,是由日本平安时代的高僧空也上人创始的念佛舞和盂兰盆节相结合,为迎精灵、供奉死者而举行的。室町时代初期,内容变为边敲着太鼓边跳舞,而现在以供奉为目的的盂兰盆会舞也是根据地区举办的。

盂兰盆会舞是日本俳句中秋天的季节语。这是日本人夏休中大型的娱乐活动之一,在关东至近畿的部分地区,有根据召开时间将其称为“彼岸舞”的,(日本将春分及秋分前后共计7天称为“彼岸”)其他时候多为夏祭或是秋祭。

在过去,盂兰盆舞曾有过通宵进行的例子,但是近年来举行到深夜的渐渐变少了。舞蹈一般是在广场上进行,广场中间立着高台,高台上面有人带头唱歌,参加者就围绕在其周围,和着拍子进行跳舞。

从前,盂兰盆舞有在太鼓或是三味弦、集体舞曲的伴奏下进行的,现在很多集体舞蹈的歌曲作为盂兰盆会舞的伴奏乐被演奏,更有使用电贝斯、节奏盒代替三味弦的。近年来还产生了很多录音播放的伴奏曲,领唱和伴奏减少,变得更为流行化了。

跳盂兰盆舞时,高台上的太鼓人员、领唱及跳舞人员传统上多穿浴衣,但是一般参加人员穿轻便的日常服装就可以。女子一般在背带上插入团扇,男子一般扎头巾、腰上搭着印盒。而根据地区的不同,也有戴着狐狸面具等跳舞的,或是化上舞台妆、换上华丽服装跳舞的。

3、盂兰盆会的意义 盂兰盆法会的历史和意义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中重要的盂兰盆节,各个佛教寺院在此节往往要举办盂兰盆会,其目的有供佛斋僧、超度先祖、报父母恩等。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盂兰盆会的意义,盂兰盆法会的历史和意义。

盂兰盆法会的意义:供养僧众,超拔先祖,提倡孝道

每年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寺里总会举办盂兰盆法会,据《佛说盂兰盆经》,盂兰盆节斋僧,可使在世父母增福延寿,并能超拔过去七世父母得生人天乃至净土,福寿乐无极。

盂兰盆法会是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意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悬之苦。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受苦,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全部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以百味饮食、床敷卧具,放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功德,能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的忧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脱离饿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乐。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情形告诉佛陀,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

由于这个因缘,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斋僧供佛,沿习成例。

这个节日起源于《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有“盂兰盆节”在后世的流传。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在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

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朝的代宗、德宗皇帝,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

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

盂兰盆法会与民间中元普渡的异同盂兰盆会的启建兴设,到唐代都还谨遵佛意,主要在供佛、供僧,以报答父母先亡。直至到了宋代,与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成为僧道俗合一的节日。

盂兰盆节体现了佛门主张七月为“孝道月”,着重在孝亲报恩、慎终追远的精神意涵,因此举行“盂兰盆”、“瑜伽焰口”、“三时系念”等法会,其最主要目的是:期望藉由供佛斋僧功德,回施一切有情众生,能超荐历代先远考妣宗亲,乃至十方一切法界众生,能蒙受法益,功德回向十方。

4、供养十方僧,报答父母恩的佛教盂兰盆会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又叫做佛欢喜日,各大寺庙在这一天一般要举行盂兰盆会,这是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的重要法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善男信女前往参加。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供养十方僧,报答父母恩的佛教盂兰盆会。

所谓的盂兰盆会,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佛教寺院所举行的法会,又叫做“盂兰盆法会”。盂兰盆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中的典故而来的,是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

那么为什么叫做“盂兰盆会”呢?所谓“盂兰”翻译过来叫做“解倒悬”,是极苦的意思,这是一种比喻,说的是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如饿鬼道中的众生,腹大如鼓,喉细如针,饥饿难堪,如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

而所谓的“盆”则是指盛载食物的容器,意思是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所以将这一活动称为“盂兰盆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盂兰盆会源于《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回顾历史,在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

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释氏六帖》就记载,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后世的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

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盂兰盆会的流行原因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

不过在佛教的戒律中,禁止佛教徒杀生,所以佛门举行的盂兰盆会多采用素食,供佛斋僧,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普度众生,广施甘露。

5、什么是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和孝道的关系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各地寺庙在节日到来之际都要举办供养僧众的盂兰盆会,这也是佛教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法会。根据佛教典故,盂兰盆会的初衷是提倡孝道,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什么是盂兰盆会,盂兰盆会和孝道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是佛教法会之一,自传入中国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相沿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于农历七月十五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以此功德令过去父母得离恶道,同时也令现世父母健康长寿,死后生天。此即盂兰盆会的缘起。

盂兰盆会和孝道的关系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连尊者见母亲因生前造作恶业在地狱备受煎熬,悲伤不已,发愿救母。虽然他是佛弟子中的神通第一,却因其母罪障深重而无力援手。

目连哀痛,祈求于佛陀。佛陀告知,可于农历七月十五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以此功德令过去父母得离恶道,同时也令现世父母健康长寿,死后生天。此即盂兰盆会的缘起,因法会主要为超度亡者而设,又称鬼节、亡人节。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在众多佛教节日中受到国人的特别重视,和儒家大力提倡孝道的文化背景有关。但是,儒家所提倡的孝主要是建立于伦理纲常之上,侧重于现世责任,而对亡者,虽有慎终追远之说,终究是语焉不详的。

因为儒家对亡者的世界避而不谈,所谓“未知生,焉知死”。那么,以祭祀来追远,除了纪念意义之外,究竟能使祖先获得什么利益呢?这成了一个被搁置,而又让人心存疑惑的问题。

可以说,《盂兰盆经》的传译正是对此作了解答,让人们认识到应通过什么方法才能使故去的亲人真正得到帮助,而不只是一种纪念,一种生者感到慰藉的形式。而随着盂兰盆法会的盛行,目连救母的故事也传入民间,以文学、戏剧、艺术等种种方式加以演绎,历千年而不衰,成为弘扬孝道的重要题材。

相对儒家提倡的伦理性的孝道来说,佛教主要侧重从报恩的角度来谈。也就是说,尽孝不是被动的道德约束,而是接受恩德后的主动回报,应该说是更为究竟的尽孝方式。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4702.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