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毛南族的两大文化瑰宝是?(毛南族的文化精神)

来源: 最后更新:23-05-03 10:21:57

导读:

1、毛南族的两大文化瑰宝是?
2、民族文化:浅谈毛南族姓氏有多少
3、你所不知道的毛南族酒文化
4、雅俗共赏:毛南

文章目录:

1、毛南族的两大文化瑰宝是?

2、民族文化:浅谈毛南族姓氏有多少

3、你所不知道的毛南族酒文化

4、雅俗共赏:毛南族分龙节文化的作用

5、民族文化:毛南族有哪些乐器

6、猜你喜欢:

1、毛南族的两大文化瑰宝是?

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的先民在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的同时,也在流失许多珍贵的文化。或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它们无法保留至今。如今现在也存在着民族文化因为时代的更替保护的力度不足面临消失的危险,毛南族文化的两大瑰宝,如今就是如此。

在云贵高原东南麓、广西西北部,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5万多质朴的毛南族人民千年以来创造出了神秘、独特的傩文化,和浪漫珍贵的花竹帽一起,构成了民族文化的两大瑰宝,更彰显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神秘与智慧。

神秘浪漫的毛南族傩文化

提及“傩戏”这个词,脑海里闪过的是诡异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古怪的言语、粗犷的动作和令人惊悚的场景,像古希腊的酒神狂欢,又像印第安人的原始祭祀。傩戏这种从原始巫术蜕变脱胎出来的古老戏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而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或金刚怒目、或温文尔雅、或慈眉善目,带着傩面的表演者,以粗犷古朴、简洁明快的动作展示瑶王舞、穿针舞;舞台上角色仅一旦、一净、一丑,夸张、诙谐的表演,传达出深刻的教喻色彩。

作为毛南族最古老的风俗之一,“肥套”是毛南族报答“万岁娘娘”(亦称“圣母”)赐子之恩的还愿仪式。在“肥套”活动中,毛南人借助“傩面”(一种木制面具)显示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神力,同时承载着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毛南族“族宝”——花竹帽

与傩文化一样能代表毛南族体特色的还有毛南族“族宝”花竹帽(当地人称“顶卡花”)。花竹帽编织工艺的历史起源,未发现无文字记载,但“花竹帽定情”的“讲古”已在当地流传了几百年。在几十前,花竹帽还是当地青年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的首选嫁妆,是荣誉与祝福的象征,更是勤劳和真爱的激励。

广西环江县毛难族花竹帽,是供毛难族妇女当雨具用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毛难族称花竹帽为“顶卡花”,即在帽底编织花纹的意思。该花竹帽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篾子编织而成的。工艺精致,花纹美观,帽形大方,结实耐用。

2、民族文化:浅谈毛南族姓氏有多少

中国姓氏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姓氏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可能是全国地区散布,也有可能是集中于某一个民族中。今天要介绍的毛南族姓氏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其姓氏又有多少呢?一起到毛南族文化中了解吧。

毛南族有潭、覃、卢、蒙、韦、袁等姓氏,其中以潭姓的人数量较多,约占毛南族的70%以上,分布的地区广,其次是覃、卢、蒙姓。

历史上,他们是同姓聚族而居,在一个村寨之中异姓杂居的现象很少,解放后异姓杂居以至同壮族人民杂居的才逐渐增多。

据许多史籍记载,毛南族及壮,侗、仫佬、水等壮侗语族诸民族的地区,在汉代以前是“百越”民族中的“骆越人”居住的地方。南北朝以后,又有“僚人”有这一带居住,称为“蛮僚”,唐代以前,这一带的少数民族由于没有上封建王朝的“户籍”,被统称为“生蛮”。

唐代以后,封建王朝诏用这里的部落酋长,设置了羁縻州县,进行羁縻统治,把这里的少数民族以地名而命名为“抚水蛮”、“安化蛮”、“茅滩蛮”、“南丹蛮”“等,泛称“峒蛮”。

明、清之际,这一带少数民族有壮、瑶、苗、水、俍、伶、僚等很多名称,有思恩县12其相邻的天河建县境内,就有伶、僚、仫佬、水、佯、俍、侗等。

而外来的汉人还极少,说明了这些少数民族应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骆越人”,及其后来的“抚水蛮“,“安化蛮”“茅滩蛮”,“南丹蛮”等“蛮僚”的后裔。

今毛南族和壮、侗、仫佬、水等族可属壮侗语族,有语言和生活习俗上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证明他们有同源的关系。如毛南族居住的“干拦”与古代“蛮僚”楼居的形成相同。

在清代《庆运府志》中列举的僚语的12个词汇中,竟有6个词汇与毛南族的音、义完全相同。这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毛南族源了”蛮僚“的有力证明。

3、你所不知道的毛南族酒文化

文化的传承有很多,物质的,非物质的,饮食的,用的,习俗上的等等,都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特色文化,只是不同民族间有不同的特点就是。

那么,你了解毛南族文化中毛南族酒文化是什么吗?随小编去看看吧!

毛南族嗜好烟、酒、茶。成年男人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抽本地产的旱烟叶,很少用外地烟。老人多用竹鞭做旱烟杆,边烧火边抽烟,节省火柴。饮茶只是办喜事、丧事和招待客人时喝,平时则喝开水或泉水。酒,是毛南人的一大嗜好。凡办喜事、丧事和客人到家,都要喝酒。敬祖先、走亲访友、节日、互助换工等就餐时都要有酒。平时白天劳累,晚餐也要喝酒活血,说容易恢复疲劳。

客人到家没有酒招待就认为失礼,有句口头语:“好朋好友,黄豆送酒。”因此,家中常备一坛酒待客。几乎每家的主妇或男主人都会酿酒。他们酿制的白酒,酒精度数不高,一般的20~35度。酿酒的原料有糯米、粘米、玉米、高梁、红薯、南瓜等。各类酒名都以原料名冠之。如用糯米酿制的叫糯米酒,用红薯酿制的叫红薯酒。酿制的各类酒都用本地产的酒饼来发酵。先把原料煮熟,摊在竹席上,晾冷后撒酒饼(研成粉未),投入缸里或坛里发酵。冷天放在暖处或用烂棉被、玉米叶、棕皮盖上保温,待发出酒香味即可蒸制。

蒸制时,底层用七拳锅装原料,中间用漏锅做蒸锅,上面是“天锅”装冷水,用微火蒸。蒸锅边有小孔将酒流往坛里。蒸酒量少的,用煮饭锅和炒菜锅即可。蒸酒用水最好是泉水,出酒率高,酒味醇香。毛南族不仅爱喝酒和善酿酒,还惜酒味比喻情意呢!如男女对唱山歌时,女的唱:“这糯粘米酒,昨夜刚酿成,味淡又不醇,哥懒把手伸。”男的回答:“这是糯米酒,秧田在门口,酒味烈又香,陶醉哥心头。”

毛南族人民喜欢喝酒,也喜爱唱歌。每个村寨、屯峒都有几对随口成歌的歌手,逢年过节,赶圩坐夜,男女集会,建房,婚宴等都要唱歌、对歌。其中尤以婚礼场合为甚。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中,作为一种仪式歌的敬酒歌别具一格,它集宗教、婚俗于一炉,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在举办婚宴的晚上,来宾都酒足饭饱后,对歌即开始了。在正式对歌之前,女歌手们先在中堂供桌前唱敬酒歌。中堂神龛前放一张大四方桌,桌上盘子里有一个猪头,旁边摆十杯酒,一包红糯饭,一挂熟猪肉,一串三角米粽,一个红鸡蛋,这是奖品。女歌手唱赢了就奖给他们;男歌手则没有这福分,不管胜败如何,他们帮主家争面子,都得一定的奖金和毛巾之类的纪念品。但对歌手来说,荣誉是主要的,并不在于奖品的得失。

4、雅俗共赏:毛南族分龙节文化的作用

分龙节是毛南族的重要祭祀节日之一,在这一天的祭祀内容,不论是祈雨、唱戏拜龙王或者龙舟赛,都是民间的一种龙文化信仰,是一种心理寄托。那么,毛南族的分龙节文化对他们来说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毛南族文化中了解。

毛南族分龙节作用:

龙是毛南族的民族图腾,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在。分龙节是龙的最大节日,又叫五月庙节,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传说是“龙”是管雨水的,“龙日”前后祭拜它,是求其均匀降雨以获得好收成。

从自然规律来说,人们由分龙节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知道当地夏季的气候规律,比如,分龙这天,雨从西南方而来,则接下来的一段时季降雨云只有从西南来,当地才会有雨,其他方位的降雨云一般是不会往当地移动的。

普遍来说,作为一个与龙有关的节日,是个适合请戏班子唱戏拜龙王的日子。还有些地方在这日同端午一样也要赛龙舟。又因有小龙离大龙之传说,似隐含独立门户的寓意,对想要独立、自创门户的年轻人来说名头不错。

有些地方,故俗分龙这天,有老者敲罗通知大家“分龙了”,是日家家不能挑粪尿。分龙节忌挑大小便和簸箕出门,以免旱灾。

毛南族分龙节简介:

每到分龙节,毛南山乡千山百弄,村村寨寨,每家每户都喜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折回竹桠柳枝插在中堂神龛上,把五色米饭捏成小粒团,粘在枝叶之间,预祝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分龙节期间,毛南人男女老幼穿上盛装,年轻媳妇节日回娘家与父母团聚。他们采集金黄花、枫叶蒸煮五色糯饭;于田间以五色糯饭、粉蒸肉祭神农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于村头三界庙杀牛敬祭传说中毛南人饲养菜牛的创始者三界公爷,祈祝人畜安康;还用“发多”(一种大如扇面的树叶)包起五色饭和粉蒸肉,走亲访友,庆贺节日。分龙节也是毛南族青年男女聚会的日子,活动内容有上坳口、坡脚对歌等。

5、民族文化:毛南族有哪些乐器

我们前面介绍了毛南族民歌文化,与民歌分不开的自然是乐器了。或许你现在对毛南族的民歌文化有所了解,但是对毛南族的乐器并不熟悉。接下来,随着小编从毛南族文化的角度来看,毛南族的人民平时用的哪些乐器吧!

毛南族主要乐器是象脚鼓、海螺、唢呐。邮票中的乐器为象脚鼓。

象脚鼓有大、中、小三种。大鼓是象脚鼓中最高大的一种,傣语称“光亚”,一般在13o~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中鼓傣语称“光吞”,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鼓高60~95厘米,鼓面直径 23~28 厘米,鼓底直径23~31厘米.中腰最细处直径11~15厘米,常用于象脚鼓舞或节日庆祝。小鼓外形有如矮脚怀状,高仅30~40厘米,应用不如大、中型鼓广泛。

您可能也喜欢:

民间达斡尔族英雄故事都有哪些?

拥有民族特色的撒拉族特产

精美绝伦的达斡尔族剪纸文化

极具特色的锡伯族刺绣文化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5180.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