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美味小食详解:酥皮莲蓉包的别样风味

来源: 最后更新:23-05-08 06:17:37

导读:

1、美味小食详解:酥皮莲蓉包的别样风味
2、鄂伦春族独有的美味:风味手把肉
3、风味别样的美食,鼋汁狗肉
4、福州

文章目录:

1、美味小食详解:酥皮莲蓉包的别样风味

2、鄂伦春族独有的美味:风味手把肉

3、风味别样的美食,鼋汁狗肉

4、福州风味小吃,美味的鼎边糊

5、别样风味的漳州饮食文化

6、猜你喜欢:

1、美味小食详解:酥皮莲蓉包的别样风味

众所周知,广州的小吃闻名中国,广州有吃下午茶的习惯,多为糕点包子之类的,而酥皮莲蓉包就是广东地区汉族的传统小说之一,在广东地区,它也是人气极旺的小吃。本期的小吃文化大全带你了解酥皮莲蓉包。

酥皮莲蓉包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小吃之一,以半发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团)摺叠作皮,莲蓉作馅包成圆形,蒸制而成。其皮色洁白,层次分明,松软而稍爽韧,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面粉包裹虾仁、猪肉等拌成的馅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软、半透明,可见角内馅料,馅鲜美甘香。此品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广州饮食习俗一书有记载。

此品历史悠久。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述广州饮食习俗一书中载:“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油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荼蘼露、竹脂(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一名曰粉角。”20世纪20—30年代,各酒家、茶楼争相创名牌菜点以招徕客人,茶香室一名娥姐的女点心师的所创的粉果独占鳌头,人们称之为娥姐粉果。40年代,茶香室歇业,娥姐的传人转至大同酒家,娥姐粉果也就成为大同酒家的名牌点心。50年代以后,各大茶楼、酒家也把它作茶点供应。粉果也就成为羊城美点之一。

酥皮莲蓉包的口感和味道是:口感广东地区汉族传统小吃,做成莲蓉馅带有淡淡莲香

酥皮莲蓉包

其甜而不腻的细致口感,是人气极旺的馅心之一。一点儿都不像其它莲蓉食品那样油腻。莲肉性味甘、涩、平,矿物质含量丰富,具有养心益神的功效,常被当作滋补食品。

莲子又莲宝,莲米。莲肉性味甘、涩、平,矿物质含量丰富,具有养心益神的功效,常被当作滋补食品。做成莲蓉馅带有淡淡莲香,其甜而不腻的细致口感,是人气极旺的馅心之一。

莲蓉包所含营养素,此数据只是理论值,不计烹饪过程的营养损耗。热量5277.3千卡;蛋白质144.38克;脂肪67.54克;碳水化合物1035.42克;善食纤维25.9克;硫胺素2.53毫克;核黄素0.97毫克;尼克酸33.26毫克;维生素c25毫克;维生素e61.03毫克;钙721.8毫克;磷3817.05毫克;钾5199毫克;钠45.27毫克;镁1472.15毫克;铁39.94毫克;锌22.72毫克;铜8.98毫克;锰49.4毫克;碘14.5微克;硒43.6微克。

制作方法

以半发酵面和酥心(油酥面团)摺叠作皮,莲蓉作馅包成圆形,蒸制而成。

其皮色洁白,层次分明,松软而稍爽韧,香甜可口。粉果用淀面粉包裹虾仁、猪肉等拌成的馅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软、半透明,可见角内馅料,馅鲜美甘香。

原料

主料:莲子500克,小麦面粉500克

调料:白砂糖355克?植物油50克常用水250克酵母5克泡打粉5克各适量

制作过程

1.将面粉、干酵母粉、泡打粉、白糖5克放盛器内混合均匀,加水250毫升搅拌成块

酥皮莲蓉包

,用手揉搓成团,放案板反复揉搓,直至面团光滑,备用。2.将莲子洗净放冷水锅中煮烂后,舀入筛网中放在盛有清水的盆里,用手抓捏洗出莲子僵硬部分,将洗净出的莲粉倒入布袋沥水,沥干布袋水将莲粉倒出。

3.炒锅入油烧热,放入莲粉加糖拌炒,炒至水分蒸发后即熟。

4.将炒熟的莲蓉装入盛器中冷却后待用。

5.将发好的面团分小块,再擀成面皮,包入馅,捏好,以常法蒸熟食之。

【结束语】酥皮莲蓉包它所包含的营养元素之多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又有一定的食疗功效,其味道甜而不腻,可以说是“集万千优点于一身”这样别样风味的美味小食——酥皮莲蓉包,你还在的什么?

2、鄂伦春族独有的美味:风味手把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大自然为鄂伦春族的饮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鄂伦春族文化中,过去鄂伦春族人以野生的动物肉为主食。其中风味手把肉就是鄂伦春族人特有的一种风味肉食品,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个鄂伦春族独有的美味吧。

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人特有的一种风味肉食品。手把肉是鄂伦春族人最喜爱的佳肴之一。

做法

手把肉做法十分简单。先把打到的狍子或兽的皮剥掉,掏出内脏,洗干净,再把肉切成几块,放在架起的锅里煮就行了手把肉一般选用野兽的胸腔部分,如肋骨、胸骨、舌、心等,这种肉贴骨吃起来很香。

煮制

煮手把肉掌握火候很重要,掌握好了煮出来的肉既嫩又鲜。狍肉一般开锅就捞出。野猪、犴和鹿肉的时间稍长些,煮熊肉时间须更长些,煮烂了才好吃。

吃法

吃的时候要每人发一把腰刀,再给每人一块带骨头的肉,用刀削着吃。鄂伦春族风味手把肉多不会全熟,都带着血丝的,只要五分熟就好。吃肉时还要蘸些盐水,盐水是用煮内汤调制的,里面放入少许食盐,再撒些野韭菜花和野葱之类的调味品,使肉的味道更加鲜美可口。吃香喷喷的手把肉,当然要配上猎人自己酿制的米酒,边喝边聊。如果舀上一碗肉汤,撒上盐及葱花,一边吃肉,一边喝汤,更是鲜香无比,且具有健身壮骨的功效。

你可能会喜欢:

细数江西特色菜,你吃过几个?

与众不同的印度饮茶文化

麻辣豆腐是哪个地方的菜,什么菜系

奶油白菜是什么菜系,哪里的菜

3、风味别样的美食,鼋汁狗肉

在我们国家的美食非常美味的,但是总有人诟病我国的食材太过广泛了,当然这就包括鼋汁狗肉这道菜了,毕竟以狗肉为食材总是残忍的,而换言之只要吃起来是美味的,又有何贵贱之分呢?为什么就要吃狗肉呢?本期饮食文化为你解析。

鼋汁狗肉是江苏省沛县最有名的汉族传统特色名菜。鼋汁狗肉呈酱红色,色泽鲜亮,味美醇香,肉质韧而不挺,烂而不腻,可谓色、香、味俱佳。沛县因此而成了古今闻名的“狗肉之乡”。沛县狗肉以凉食为主,食时用手撕肉不用刀切,其味尤佳。

樊氏狗肉,亦名鼋汁狗肉,俗名沛县狗肉。煮好上市的狗肉呈棕红色,色泽鲜亮,气味浓香,味道鲜美,入口韧而不挺,烂而不腻,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又有助消化的药用功能。沛县狗肉和外地的相比,有着独具一格的色、香、味,历代名人,如北周庾信、南宋文天祥、明武宗朱厚照等过沛,皆以品尝“狗肉佐美酒”为乐事。

鼋汁狗肉已有2100多年的制作历史。据《史记》记载:刘邦手下名将樊哙,少时以屠狗为生。刘邦与他交深,常食肉不付分文,久之樊不快。为躲刘邦,樊将肉摊迁至湖东夏阳(今山东省微山县夏镇)。刘邦闻讯赶去,遇河受阻,正苦于无钱乘舟,忽河中游来一只大鼋,驮刘邦游过河去。

刘邦找到樊哙,樊正愁狗肉无人问津,刘邦抓起狗肉就吃,经刘邦一吃,人们遂竞相购食。其后,刘邦常乘鼋过河食之,樊哙恼鼋,杀之与狗肉同煮,不料狗肉更香,狗肉售完,至此鼋汤煮狗肉,香味不减。因此,沛县狗肉又称“鼋汁狗肉”。

刘邦做泗水亭长后,得知樊哙杀了老鼋,非常气愤,将樊哙切狗肉之刀全部收走,且令他今后不准用刀。樊哙无奈,只好把狗肉用手撕碎出售。故“沛县狗肉不用刀”的吃法一直流传至今。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途经故里沛县,宴请乡亲,以狗肉作饮,酒酣,赋《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沛县狗肉伴随《大风歌》名扬四海。刘邦定天下后,樊哙将鼋汁汤传给其侄,世代相承。

4、福州风味小吃,美味的鼎边糊

鼎边糊,又叫做锅边糊,是福建福州的特色著名佳点。传统的福州人家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是当地的早点佳品。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福建小吃文化中看看鼎边糊都有什么做法吧。想吃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哦。

锅边糊简称鼎边糊或料棵,福州人都叫鼎边糊,是福州的大众小吃,如果佐以蛎饼,更加可口。

锅边糊始于何时,无从查考。有说古时有一家主妇磨了米浆准备蒸九重粿,临时来了客人,家里煮的饭不够吃,主妇灵机一动,在烧着菜的锅边绕烙米浆,既做菜又当饭,客人吃得甚满意,赞扬一番。

不久这种吃法在福州传开,各家争相仿效,时久成俗,如今几乎所有福州小食店都经营锅边糊,几乎所在家庭主妇都会做锅边糊,几乎所有福州人无人没吃过锅边糊。

基本做法:

制作:

1、磨米浆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起,加清水磨成浓浆。

2、制虾汤:将虾糠装进小纱布袋内、别口,放锅内,加水用中火熬成虾汤。

3、制辅料:泡发畅干,洗净;丁香鱼干除去杂质;泡发香菇,洗净,切条;葱、蒜洗净切段,起油锅煸熟。

4、制糊:大锅内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烧至七成热时,在锅的内边抹匀一圈花生油后,舀米浆一碗(约800克)由左向右沿锅边浇一圈,将锅盖严,闷片刻后揭盖,见锅边的米浆烙熟起卷时,用锅铲将米浆铲火锅内。此时锅内再加水500克,依此法分数次将米浆绕浇完毕。锅内放入虾糠、虾油、和其他辅料一起煮熟,调准口味,装碗即成。

成品色白,质鲜嫩,有浓郁的渔家风味。

创新做法:

原料:上好大米1000克。配料:猪骨头1500克、紫菜25克、虾干25克、蛏干50克、瘦肉250克。韭菜150克。调料:酱油50克、精盐15克、老酒100克、胡椒粉5克、硼砂2克、葱头油100克(猪油加葱白炸香去渣)、熟花生油50克。

制作:

1、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夜(大米浸泡时间足够,米浆才能磨的细腻)后捞出沥干,掺水约1500克磨成浆,再加入硼沙2克(先用水溶解)搅拌均匀。

2、把猪骨头放进清水锅里熬煮成骨头汤约3000克。

3、将虾干、蛏干放进骨汤里用中小火煮一小时,让其出味后盛起4、紫菜洗净撕碎,韭菜切末。瘦肉切丁待用。

5、大锅(口径60厘米左右)烧热,将备好的汤加一倍清水,盖上锅盖,烧沸后揭去锅盖,往锅边抹一层花生油,用碗舀米浆往锅边浇一圈,盖上锅盖约半分钟,揭盖把锅边的熟米浆片铲到汤里,再添一些汤和清水加盖烧开,按上法将米浆做完为止。当最后一次浆成熟铲入后,加入虾干、蛏干(原先煮过捞起的)、紫菜、瘦肉、韭菜煮开出锅装盆里,再调入酱油、精盐、味精、老酒、胡椒粉、葱头油即成。

5、别样风味的漳州饮食文化

漳州背山面海,与多地地理位置相邻,漳州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受了相邻地区的影响,闽南菜首先对其影响较大,但漳州的风味不是传承闽南风味,它还受客家和潮汕风味的一定影响,现在漳州菜风味是泉州与潮汕风味的结合。

正餐

漳州居民传统的正餐是早、午、晚三餐。中午吃粒饭(干饭),早、晚吃糜(粥)。本地人多轻早餐,重午餐。早餐的粥比晚餐稀,仅佐以小菜。午餐吃干饭,菜肴较丰。

主食

漳州人多以大米饭为主食。旧时贫家稀饭多掺入番薯签(番薯切或锉成条状晒干),沿海地区过去还以番薯为主粮。从前干饭多用鼎(圆底锅)焖成,农家则在熬粥时捞出部分干饭供主要劳动力吃。渔民和铁匠惯食粘稠的粥,称“打铁仔糜”。农民常用草编小袋装米煮成饭包在外出时吃,称“茭志饭”。

菜肴

漳州居民对菜肴比较讲究,烹调注意刀工,刀工随烹调方法而异。宴请时切菜、肉的刀法不仅为保证煎炒后食物脆嫩,也表示对宾客的敬意。调料品种繁多,但大菜少用酒、醋、辛辣的调味品。炒盘讲究火候,汤菜多为清炖。从季节上说,冬尚浓醇,夏求清淡。

进餐习俗

漳州人忌吃饭时撒出饭粒或吃完饭碗内残留饭粒。俗以为糟蹋粮食会遭天惩罚,孩童吃饭不吃净,长大后会娶到(或嫁给)麻脸的配偶。吃饭时忌换座位,尤忌女孩换位,俗以为如此则日后有改嫁之虞。进食时不得照镜子以免日后口吃。俗谚云:“饭神皇帝大”,当别人在吃饭时不得随便打扰。进食时不得发出咀嚼声,俗以为猪狗进食才会发出响声。

小吃与点心

漳州盛行小吃,旧时卖小吃的小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直到深夜,叫卖馄饨、鱼丸、肉粽、包子、面茶等点心。50年代后,点心担逐渐绝迹,卖小吃的店铺也合并成饮食店。

漳州人极讲究茶具,紫砂壶、杯、盘款式多样,玲珑精致。民间认为茶具越古越珍贵,长年沏茶的壶和杯内形成“茶卤”(即茶垢),即使不放茶叶也能泡出茶香,故最珍惜。墓里出土的茶具则视为宝贝,玩赏不已。

6、猜你喜欢:

标签: 世界饮食文化  关于饮食文化的论文  古代饮食文化  春节的饮食文化  汉字与饮食文化  青岛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的论文  饮食文化英语  饮食文化论文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6679.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