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羌族白石崇拜:信仰神的代表和象征(羌族对白石的崇拜)

来源: 最后更新:23-05-10 02:23:19

导读:

1、羌族白石崇拜:信仰神的代表和象征
2、多元化特征的羌族民间信仰
3、佤族牛头寓意,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4、浅

文章目录:

1、羌族白石崇拜:信仰神的代表和象征

2、多元化特征的羌族民间信仰

3、佤族牛头寓意,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4、浅述彝族的信仰与崇拜

5、羌族文化解说:羌族的信仰崇拜

6、猜你喜欢:

1、羌族白石崇拜:信仰神的代表和象征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阶段,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而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要属白石崇拜了,快随羌族文化一起去了解下吧。

白石崇拜是羌族信仰习俗。流行于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羌族信仰的神灵很多,但均无铜像,统统以白石为象征,供于屋顶的塔子上,屋里的神龛上、火塘旁,村外的山头上和神林中等。屋顶的白石代表天神,火塘旁的白石代表火神,山头上的白石代表天神,田地里的白石代表青苗土地神等。有的人家屋顶上立有多块白石,除代表天神外,还代表别的神灵。羌族人常常向白石虔诚祈祝寿,燃香祭拜。

羌民族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崇拜。概括起来,羌民所信仰的神不外乎三大类:一是自然界神灵,诸如天、地、日、月、水、火、石、树等神灵;二是土地社神,不同的山寨有不同的神,有的是树,有的是羊;三是家族和个人的神灵,如自己的祖先,自己的保护神(木匠信奉木匠神,石匠信奉石匠神)。

但在这所有的信仰中,是以白石为中心的。羌族尚白,“以白为善”,崇拜白石,以白石作为偶象的表征。白石常常被供奉在山上、地里、屋顶或庙内,另外在门楣、窗口、碉楼、神树上(神林中)也供奉着白石,作为神灵的象征。这种以白石为中心的多神崇拜,或者说是以白石为诸神代表的诸神信仰,在其它民族是不多见的,非常独特。

羌人对白石的崇拜,除了它为诸神象征外,白石还是吉祥喜庆的象征。羌人特别重视白石。正月初一拿白石进屋,表示招财进宝。打猎时,供奉白石,以求吉利。旧时羌人走亲访友,常将白石作为珍贵礼品相送,表达美好愿望。遇有集体祭祀,家里婚嫁等重大日子,人们往往在白石前礼拜,以志盟证。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四月二十八、五月初五、八月十五、十月初一等羌民重要日子,寨子里往往要举行大型活动,崇祭白石神。

2、多元化特征的羌族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是一种精神上的信奉,是人们找寻的一种精神支柱。在世界上有着许多的宗教,而羌族人民最早信奉的是原始宗教,随着时间的流逝,宗教信仰与习俗已经渐渐融入到羌族生活中。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按学界归类,通常将羌族的民间信仰归结为原始宗教。实际上,羌族分布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种复杂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人文环境,使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文化,通过自我调试与发展,使之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搜山求雨

羌族信仰习俗。若遇天旱,人们便举行搜山仪式,祈求降雨。届时,禁止人们上山进行打猎、砍柴、挖药等活动,违者将受谴责或遭痛打。若仍不降雨,再到高山之巅举持祈雨仪式。

神林

羌族信仰习俗。羌族每个村寨的山后都有一片神树林,被视为山神之所在。神林禁止砍伐,也不能在其中放牧和割草,村寨定期进行化祭。

跳盔甲

羌族信仰习俗。又叫大葬舞。在为有功将士举行葬礼时跳。参加者一般为几人到十几人,头戴皮铠甲,手持兵器,先围成圈跳,接着形成两排对阵,兵器飞舞,铜钤叮当,吼声震天,表现死者作战时的威武气概。

化翳子

羌族信仰习俗。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俗称翳子,可请端公化解。

打油火

羌首长信仰习俗。当家中经常出现怪影或怪事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驱邪。届时,端公将清油烧沸装于碗内,碗中放一把汤匙。同时,点燃火把,盛一碗冷水备用。舀一匙热油浇在火把上,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然后向上面洒冷水,火把猛烈爆旺并劈啪作响。端公手持火把在各间屋子里走一遍,最后来到门外。这样,邪魔便被驱逐出家门了。

踩铧头

羌族信仰习俗。当患肚痛、腹胀等疾病时,须请端公举行此仪式冶病。一般情况下,端公将一铧头放在火塘中烧红,取出后淬一碗水给病人喝即可。遇病情严重者,须将病人平睡在床上或火塘旁,端公将烧红的铧头取出,赤脚踩上去跳舞,然后把脚踩在患者腹部,由下而上轻轻抚擦三次。

羊髀骨卜

羌族信仰习俗。由端公主持仪式,用以占卜运气、病因、行人祸福、一年吉凶、战争胜负等,所用羊髀骨须取自于用以祭祀的羊身上,一般在羊宰杀后烧煮前取骨。

我们不可否认,作为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和一般民众的民族文化,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等重要的是,中国民间信仰是复杂社会的宗教,但它不具有制度化的宗教的某些特点。

您可能还喜欢:

柯尔克孜族特有的语言文字

颇具民族特色的瑶族茶文化

从火把节看白族文化,你知多少?

颇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服饰文化

3、佤族牛头寓意,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佤族对牛的崇拜,产生出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知佤族对牛崇拜的文化心理。随本期的佤族文化一起来了解下牛头与佤族的信仰崇拜。

在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和古代神话《达惹嘎木》中,记述了牛是人类始祖的传说。在另一则佤族祖先的传说中,讲述了牛是佤族的救命恩人的故事。故事中讲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佤族青年男女在公明山上放牛,男的叫艾那,女的叫叶布勒。正当他们下到山脚时,突然雷声四起,天降大雨,洪水泛滥。洪水淹没了一切,艾那和叶布勒连忙把牛群赶回山上。

洪水越往上淹,他们越把牛群往高处赶,最后公明山还是被洪水淹没了。洪水淹死了飞禽走兽,也淹死了人类,只剩下一头水牛和他们两人。幸运的是艾那和叶布勒骑在水牛背上。三天三夜后,洪水退去,水牛也死了,但他们却活了下来。因此,牛成了佤族的救命恩人。从那以后,佤族逢年过节都要先拜祭水牛。后来,艾那和叶布勒结婚并生育了儿女,他们就是佤族的祖先。”

据今3000多年前的沧源崖画,描绘了众多关于牛的图像,有牵牛、吆牛、骑牛、食牛、饮牛、斗牛、剽牛等各类图画,还有化妆的牛角舞、手持牛角(兵器)的人画像,可见牛在当时佤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佤族漫长的狩猎和采集历史中,牛是人们主要的捕获对象,是维系人们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与人的生存密不可分。

在佤族村寨的中央,都有一座栽有“丫”形牛角桩的土台,佤族妇女筒裙上织绣的牛头纹、佤族男子上衣上用银泡或布装饰的牛头图案都深深打下了佤族牛崇拜的烙印。1991年,佤族同胞决定将每年农历8月14日定为佤族传统节日———新米节,节徽上有木鼓、牛头和谷穗组成的图案,同样反映了牛在佤族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佤族崇拜牛,牛在佤族心目中是庇佑自己的神灵。而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崇敬,才产生了剽牛的习俗,具有庆贺、祈福、结盟、吉祥的含义。1995年,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中就安排了剽牛典礼。2000年4月,在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临沧佤族文化旅游活动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昔日抗英盟誓的班洪大寨也举行了隆重的剽牛典礼。

4、浅述彝族的信仰与崇拜

不同的人都有着支撑自己的力量。我们知道的老人家在出了事之后大多都会去拜佛求签请求平安度过,仿佛就是上帝一样指引着我们的道路。那么你知道彝族的信仰是什么吗?本期小编就带你去彝族文化看看彝族的信仰与崇拜。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神的信仰。人们认为大自然中许多没有生命的物质都附有精灵,一个家庭中凡是祖先遗留下的一切东西如衣服、首饰、银子、用具等,都可附上精灵“吉尔”,认为它具有保护家人的魔力。另外还把自然界的事物人格化,崇拜着各种自然神灵。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日有日神,举凡山川、雷电,都有神灵主宰着。

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的发展和深化。从彝族的家支家谱看,往往把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作姓氏。如凉山彝族有姓“拉(虎)马”、“吉妈(竹)”“切的(雕)”;云南武定彝族至20世纪40年代尚保留图腾制的残余,有猴、虎、龙、獐、鼠、黄牛、水牛、鸟、凤、蛇、蜂、梨、黑、砂、光明、地、山、歧路、酒壶等图腾。

解放前,凉山彝族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图腾崇拜为一体。围绕这些信仰经常开展杀牲祭鬼,祈福禳灾,招魂送魂以及占卜问卦、禁忌等活动。彝族信仰鬼魂,有“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人的灵魂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认为生时灵魂附体,死后灵魂浪荡在人间,彝语为“依拉”。

彝族宗教形态还处于原始宗教的较高级阶段,灵魂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迷信鬼怪是彝族的主要信仰。宗教的主持者有苏里和毕摩两种,宗教活动包括:占卜、祭祀和巫术等方面。

5、羌族文化解说:羌族的信仰崇拜

羌族地区信奉原始信仰,盛行万物有灵,羌民有多种信仰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三十余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本期的羌族文化就为大家介绍下羌族的信仰崇拜。

羌族释比

羌族释比,羌语为“许、比、释古、释比”,汉语称为“端公”。释比仅限男性,要结婚生子。其主要经文无文字记载,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释比的主要法器有猴头帽、羊皮鼓、铜锣、神杖神棍、师刀、令牌和兽骨封、羊角卦等。释比的法术包括预卜占卦(分羊髀卜、鸡蛋卜、白狗卜等)、驱鬼除邪(送茅草人),踩红锅、踩犁铧、开红山、划水碗等。

释比作法前要用净水沐浴,燃香柏熏身或杀白鸡祭祖。如遇大的祭祀活动,如祭山大典、行成年礼等,还需提前49天忌食,斋戒沐浴,以示对神的虔诚和敬意。

羌寨中凡祭山、冠礼、还愿、安神驱鬼、治病、招魂、消灾、看风水、乃至修房造屋、男女合婚、新生儿命名、超度亡灵等,均必在释比前来主持,因而在羌民中的地位极高,既是人神中介者,又是文化传播者,更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不同的释比在某些法事各有一定的对象和范围,因而所用的羊皮鼓的颜色也有所区别:上坛为白色,中坛为黑色,下坛为黄色。所以释比口传心授的经文以其对做法事的性质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坛。上坛讲神事,中坛讲人事,下坛驱鬼。

信仰活动

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以祭天神最为常见,祭山神最为隆重。新中国成立前,每天早上和黄昏的时候老人们都要在自家的照楼楼顶的白石下烧柏枝,以敬天神。过年过节或有天灾人祸的时候敬神、祈祷更为频繁。春节期间,全家老少必须到照楼顶上祭祀,向天神敬献酒、腊肉、饭食、馍馍等供品。

它是古代羌人祭祀天神、山神,祈求山神、天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森林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会前选会首,由寨中各户轮流担任,祭祀活动由会首筹备,每户的男丁参加(丧家和有产妇的人家不参加),十二岁以上的男孩第一次参加时,须带刀头、敬酒、馍馍等祭品敬神。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举行祭山会的时间各地亦不相同,一般在春秋两季举行,即在春季举行祷福的祭祀仪式,在秋收后举行还愿酬谢仪式,叫春祷秋酬。祭山 可分为“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吊狗祭山”等几种。在采用神羊祭山的仪式中所用的羊必须是全身纯白或纯黑的公羊,并要用红、白、黑、蓝、黄五色绒线的花环拴在羊角上。将宰杀的一只公羊及一只红公鸡用来祭山神。在汶川、茂县、北川还流行吊白狗祭山。

6、猜你喜欢: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7374.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