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无锡昭嗣堂的历史传说(无锡昭嗣堂开放时间)

来源: 最后更新:23-05-10 04:14:20

导读:

1、无锡昭嗣堂的历史传说
2、贵阳历史文化的传说
3、浙江历史文化与传说
4、西安兴教寺的历史传说
5、盘点无锡历史

文章目录:

1、无锡昭嗣堂的历史传说

2、贵阳历史文化的传说

3、浙江历史文化与传说

4、西安兴教寺的历史传说

5、盘点无锡历史名人都有谁

6、猜你喜欢:

1、无锡昭嗣堂的历史传说

嗣堂在我国的存在很普遍,而位于无锡的昭嗣堂又称香楠厅,它是嘉靖七年进士曹察所建宅第,到了乾隆十三年,曹氏后人将其改为家祠,名“昭嗣堂”。现在的昭嗣堂已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作为研究无锡文化的重要参考。在昭嗣堂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流传至今。

据史书记载:曹察有一爱女,长得十分美丽,深得嘉靖皇帝的宠爱,于1536年册封端妃,三年后,端妃曹氏生了宁安公主。

《明史》中记载:“(嘉靖)二十一年,宫婢杨金英等谋弑逆,帝赖后救得免,乃进后父泰和伯锐爵为侯。初,曹妃有色,帝爱之,册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宫。金英等伺帝熟寝,以组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同事张金莲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驰至,解组,帝苏。后命内监张佐等捕宫人杂治,言金英等弑逆,王宁嫔首谋。又曰:曹端妃虽不与,亦知谋。时帝病悸不能言,后传帝命收端妃、宁嫔及金英等悉砾于市。并诛其族属十余人。然妃实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

《世宗方皇后传》中记载:“(端)妃实不知也,以宠故及于难。帝遂衔后。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宫中火,中官(太监)请救后,帝不应,后遂崩。”

讲的是:因嘉靖皇帝性格多疑、暴戾,1542年的一天晚上,在紫禁城宫内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事件:十几名年轻宫女因受皇帝虐待,拟将皇帝勒毙,因一时慌乱,绳子结成死扣,无法再勒紧,皇帝一度被勒气绝,后又复苏。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件。

皇后方氏对端妃曹氏的受宠(可能有时在皇帝面前言论,以致得罪了其他嫔妃)嫉恨有余,宫变后的第二天,趁皇帝还未完全苏醒,就将端妃、宁嫔王氏和宫女们一起凌迟处死。

嘉靖皇帝对端妃曹氏深有感情,端妃的冤死,对嘉靖皇帝精神上打击较大,嘉靖皇帝表面上对皇后方氏很好,但实质上,暗中派人将她烧得奄奄一息,过了几天就去了。

曹察从三明回到硕放,对于爱女的冤死,心情十分悲痛,但此事也难于启齿。为了纪念女儿,他就倾其所囊(曾受嘉靖皇帝安抚),精心打造了这座全国罕见的楠木名厅。“女儿”在硕放的方言中叫“nun”,“楠木”称“numu”,“香楠厅”暗喻“香囡之厅”。另也可能想使女儿“流芳百世”、“不朽千年”。

香楠厅正门很奇怪是向北的,门侧有两根青石柱子(原是一碑坊),可能代表父、母双亲(青),遥对着京城,在静静地而又十分焦虑地等待着爱女的归来,哪怕等到石烂了。

痛定思痛,曹察进士在香楠厅的南门写下了“让里世家”四个字,“里”通“厘”,有“治理、规范”之意,因而“让里世家”的意思就是:“忍让”、“谦让”要成为曹家世世代代的“家训”。

2、贵阳历史文化的传说

贵阳是中国一个比较悠久的城市,古代的贵阳因制作乐器“筑”而出名,被称为“筑”,也名为“金筑”。贵阳已经有了四百多年的历史,历史的传说也是少不了的。那么,本期小编就带你去贵阳文化看看贵阳历史文化的传说。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牂牁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更矩州为贵州。

元至元十七年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治,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

明洪武四年设贵州宣慰使司,司治贵州。六年十二月置贵州卫指挥使司。十五年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下领贵州等十八卫。二十六年又置贵州前卫。明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隆庆三年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置新贵县,附郭,隶于贵阳府。二十九年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析新贵县、定番州地置贵定县,仍隶贵阳军民府。崇祯四年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广顺州、定番州,亲领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移云贵总督驻贵阳。二十六年,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三十四年省新贵县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

3、浙江历史文化与传说

浙江有着令人惊叹的历史,这里出土了无数原始文化的遗迹,作为浙江悠久历史的见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些背景下孕育的浙江文化格外的灿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的历史。

浙江历史文化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浙江更有“文化之邦”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浙江自从东晋南朝全国经济重心南移至江南后,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繁荣至今。

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

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杭州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遗留至今。全国第一批历史名城中杭州、绍兴、宁波榜上有名;著名古迹不计其数,比如杭州六和塔、绍兴兰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杭州灵隐寺、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更有河姆渡、马家浜古人类遗址。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有一百多处。浙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特别是杭州,处处都是历史和传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走卒匹夫,文化的遗迹无一不依附在杭州的亭阁楼台,水榭廊桥之中。岳飞与秦桧、白娘子与许仙、苏小小的慕才亭、白居易的白堤、苏东坡的苏堤、南宋皇室的八卦田……举不胜举。

走出杭州,宁波、绍兴和金华、衢州也是浙江的人文重地。古宅大屋在这些地区依然星罗棋布,单金华就拥有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星象村、郭洞古生态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而村间至今流传着浓郁的传统生活习俗。

从杭州到宁波,集中着在中外佛教史上影响重大的几座古刹,灵隐寺、天台山、天童寺和阿育王寺,此外散落金华、丽水等地的山间古刹也不时给人惊喜。浙南山区多有异族风情,丽水景宁、泰顺一带是浙江畲族的聚集地,景宁是浙江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而泰顺的廊桥又是那么古朴多姿,美丽的风光就从这青山绿水间的民族风情地开始流传。

4、西安兴教寺的历史传说

佛教虽然是外来的宗教,但是在中国经过发展却成为了现在国内的第一大宗教。在唐代佛教的发展得到了高速的进展,不得不说的就是著名的玄奘法师了,最终他圆寂长眠的地方就是西安的兴教寺,是西安文化的一个著名代表。

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称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区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区樊川北原(少陵原)。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师圆寂后,葬于白鹿原,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为樊川风栖塬,并修建了五层灵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肃宗题:“兴教”二字,从此取名兴教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教寺坐北朝南,门内钟鼓两楼夹道对峙,气象庄严,远眺终南山,峰峦叠嶂,景色秀丽,是佛教人士游览和瞻仰玄奘遗迹的胜地。寺内藏有明代铜佛像、缅甸玉佛像各一尊,还有历代经卷数千册。周总理曾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来此瞻仰玄奘墓塔。

历史传说

唐末,兴教寺因战乱被烧毁,唯一幸存的是玄奘和他两位弟子的舍利塔,东边是玄奘上坐弟子圆测的舍利塔,西边是玄奘另一位上坐弟子窥基的舍利塔。玄奘弟子有上千人,怎么唯独这两人能享有此等荣誉,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传说玄奘从印度回来后,就在慈恩寺内潜心译经,尽管他不分昼夜地工作,然而单靠他一人何年何月才能译完600多部经卷呢?于是玄奘决心物色几个有志于佛学研究的人,能将自己的事业继承下去。

一天玄奘在安上散步,偶然遇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少年,经寻问,得知他是唐开国元勋尉迟恭之侄。玄奘决心收他为徒。太宗知道后,赐他道法名窥基。他聪慧好学,刻苦钻研佛经,很快学会了梵文,他不但成为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而且撰写了多部佛学著作。

5、盘点无锡历史名人都有谁

无锡从古至今英才辈出,群星灿烂。他们个个都是无锡文化的历史长廊造就者,他们是照亮中华大地的耀眼明星,他们以自己杰出的成就为无锡增光添彩,他们的才华与业绩留名青史彪炳千秋。下面我们就来细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无锡历史名人吧。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倪瓒,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华察(1497——1574)字子潜,号鸿山,江苏无锡人。明朝弘治十年六月初六日生于无锡县隆亭即今无锡市东亭镇,少时聪颖,12岁能作诗文。因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被称为“华太师”。

薛寿萱,名学濂,以字行,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1900年1月15日)生,无锡城内前西溪人。薛南溟第三子。早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民国10年(1921年)赴美国入意里诺思州立大学学铁路管理和经济管理。民国14年毕业回国。民国15年,薛南溟将永泰丝厂由沪迁锡,薛寿萱始任永泰、锦记等丝厂协理。

周舜卿(1852年——1923年),名廷弼,以字行,晚号耐叟,清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十日生,无锡县东绛(应为“土夅”,下同)小园里人。11岁入私塾读书,16岁由族叔介绍进上海利昌铁号当学徒。光绪四年(1878年),帅初以5000两银子在上海开设升昌五金煤铁号,任周舜卿为经理。3年后帅初在英病故,其子来上海料理遗产,除提取升昌盈余3万两外,其余资财悉数赠予周舜卿。周舜卿后又在升昌隔壁开设震昌铁号。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6、猜你喜欢:

标签: 世界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故事  古代历史名人  姓刘的历史名人  安徽历史名人  山东历史名人  无锡历史名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xingzuo/fenxi/27396.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