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立秋节气要注意预防“阴暑”秋季养生

来源: 最后更新:22-09-16 12:02:06

导读:  立秋后天气虽然有所凉爽,但暑气仍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所以仍要小心

  立秋后天气虽然有所凉爽,但暑气仍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所以仍要小心中暑。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阳暑”是在夏日的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则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立秋吃什么防阴暑呢?

  为什么立秋了还会中署呢?那是因为初秋仍有夏的高温,立秋后的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

  容易引起“阴暑”的情况:

  1.夜宿在阳台、地上铺凉席打地铺;

  2.在睡眠时被电扇直接吹;

  3.在树荫下、水亭 、海边及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

  4.运动、劳作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

  5.进食大量冷饮。

立秋节气要注意预防“阴暑”

立秋节气要注意预防“阴暑”

  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有以上行为,都可能导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引发“阴暑”。 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阴暑”的症状:

  主要有:发热、头痛、无汗、怕冷、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临床中,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 更应注意 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阴暑为暑月受寒所致,其发病较慢,且不似阳暑症状明朗,故易被误诊。

  “阴暑”食疗:

  1.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

  2.进食淡茶、稀饭、菜汤、豆浆、果汁等;

  3.吃凉性水果。梨、西瓜等;

  4.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5.少饮酒。

标签: 立秋  要注意  节气  得之  症状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yangsheng/siji/17728.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