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时期:
怀孕准备 怀孕 分娩 宝宝0-1岁 宝宝1-3岁 宝宝3-6岁

实拍女人上环图片 一张图轻松读懂上环全过程

来源: 最后更新:24-02-20 10:03:30

导读:上环对于女性来说,是最简单而长期有效的一种避孕方式了。避孕环不但种类繁多,且形状也有很多,常见的有T

上环对于女性来说,是最简单而长期有效的一种避孕方式了。避孕环不但种类繁多,且形状也有很多,常见的有T型环,圆形环以及V型环。也许我这样说你还是很难想象得出它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你分享上环的图片,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避孕环都“长”啥样。

上环图片

宫内节育器的原理

“环”学名为宫内节育器,将其放置于育龄妇女的宫腔内,通过机械性刺激及化学物质的干扰而达到避孕的目的,不抑制排卵,不影响女性内分泌系统,因而避免了一般药物避孕的不良反应。

“上环”是从骆驼开始的

很久以前,在大沙漠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古埃及商人们靠它驮着沉重货物,长途跋涉。但母骆驼在途中经常由于怀孕而耽误运输。聪明的商人们想出一个法子:把一些圆滑的石子,放进母骆驼的子宫腔内,这样一来就不会怀孕了。这就是“宫内节育器”的雏形。

最初的节育器

最初的节育器是圆形的,像一枚戒指,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能用几十年。

后来,研发人员在中间加了些塑料支撑装置,再加上支撑杆,使其在宫腔里抵抗外力,避免了年龄增长、妇科疾病、宫腔畸形而造成的移位或扭曲。

再后来,科学界发明了T形环,就像英文大写字母T。上面有两个杆,正好架在子宫三角形的顶端,正中间的竖杆还带一个尾丝,不易脱落,且容易取出。

T形环的竖杆上也可以缠绕一些铜丝,以释放铜离子,增加避孕的效能。

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作用示意图(左)和实物(右)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作用示意图(左)和实物(右)

这么多,全是节育环

经过多年的实践改良,现应用于临床的节育器多为含铜或含药节育器,支架材料为塑料、聚乙烯、记忆合金等,外形也不单一,有圆形、T形、V形、Y形及链条状等。不同材质及不同形状的节育器各有特性,因而可适用于不同体质及需要的妇女。

不同类型的节育器作用方式稍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是通过多个环节上的作用,干扰精子生存、运行和受精,干扰受精卵的运行及着床来实现避孕的。

国内常用的节育器国内常用的节育器

  

上环图片

国内常用的有金属单环、麻花环、混合环、节育环、T型环等,但以金属单环为最多。不带药的节育器称惰性宫内节育器,如宫内节育器加上孕激素或铜,可提高避孕效果,称之为带药或活性宫内节育器,是目前推崇的节育器械种类。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节育器是怎么放进和取出的呢?十分简单。首先由医生进行消毒,然后用“送环器”将避孕环送入子宫内,退出“送环器”及截短系着避孕环的尼龙线便放置完毕。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要注意:

(1)记住IUD的类型,是否有尾丝,这对于日后随访很有帮助。

(2)为了避免感染,放环后两周或有阴道流血期间不要有性生活,避免重体力劳动或过度疲劳。术后可以照常淋浴,但不要盆浴或将阴部坐在盆中。

(3)放置后的最初3个月月经期间,特别当月经量多时要注意有无IUD脱落。

(4)放置IUD后一周内,可能出现下腹部轻度不适、坠胀、腰酸,均属正常反应,一般不需治疗。

放置节育器也是有禁忌的

如果已经怀孕(包括疑似),或者三个月内有感染性流产,患有急性盆腔炎,感染性子宫内膜炎,未治疗的宫颈炎,恶性肿瘤(包括疑似),存在出血问题,或者是已经有环的人,是不能接受上环的。

上环图片

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取环时只要轻轻牵拉环尾尼龙线或用“取环器”把环拖出则可。放置和取出避孕环时通常仅会有轻微的下腹疼痛。取环后两周内禁性交与盆浴。

哪些情况应该取出节育器?

(1)放置期限已到,尚年轻,可考虑取出后更换新节育器。

(2)节育器已部分脱落到宫颈处。

(3)放节育器时发现子宫穿孔,而环尚未入腹腔者。

(4)不规则出血或月经量过多,超过月经量两倍以上,经治疗无效者。

(5)带环妊娠者。

(6)并发急性盆腔炎治疗无效者。

(7)已绝经半年者。

(8)计划再生育者。

(9)子宫颈或子宫体发生恶性肿瘤者。

小编的话:综上,这么多的宫内节育器,看得是不是有些眼花了。总之,按需要选择,上环后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有的可能初次上环,生理期时会有许多不适应,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并不能适应它,就要即时就医治疗哦!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bbbaike.com/news/jiaodian/411916.html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联系邮箱:kefu#bbbaike.com (请把#替换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 2022-2024 宝宝百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5727号-4